建筑热质与太阳能空气采暖耦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fas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规采暖降温方式不仅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能源,造成环境污染,还产生了各种人体健康问题。因此,在充分利用自然能源的基础上,探究建筑自身的热调节特性,对于探索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建筑室内热环境调节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集成了壁挂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太阳能空气采暖建筑可以很好的收集、存储和使用太阳能,但是设计或运行不当容易引起采暖期间室内温度波动较大,夏季过热等问题。研究发现,利用建筑热质的蓄放热特性可以较好地抑制室内温度的波动,因此,针对建筑热质与太阳能空气采暖的耦合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对推进太阳能建筑的普及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本研究应用统计学中变异系数的概念,定义了“温度变异系数”,创造性地提出了热质对室内热稳定性作用的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建筑的总热容量越大其室内热环境越稳定,相同室外环境下不同建筑的相对波动程度只与其总热容量有关。通过EnergyPlus软件的模拟分析,在保持建筑热损失系数不变的条件下,当实验房总热容量减小或增加一倍时,室内温度波动程度分别只减小17%或增加12%。以室温波动程度衡量建筑中热质设计是否合理,当室内温度波动程度不低于室外波动时建筑的总热容量作为合理利用的最小值,当室内温度波动不随建筑总热容量增加而增加时的建筑总热容量作为合理利用的最大值。通过大量模拟数据拟合,得到室温变异系数关于建筑热损失系数和建筑总显热容的计算公式,作为热质设计的依据。其次,冬季实验发现蓄热楼板有增加太阳能空气采暖建筑冬季室内热稳定性的作用,但是,对于顶层或平房来讲,由于屋顶热损失较大,对这一作用有一定的削弱作用。另外,研究发现夏季蓄热楼板的夜间蓄冷对降低白天室内空气温度作用效果明显。经过合理的正交实验设计,利用EnergyPlus软件的模拟分析得出:综合考虑全年的室内环境调节需要,太阳能空气采暖建筑内外热质热容量的最佳比例为5:1,蓄热楼板(内热质)的传热系数越大越好。最后,对太阳能空气采暖建筑建立了描述室内温度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通过解析方法揭示了热质热容量和传热系数的相关性,并提出了“热扩散数”的概念,以表征建筑热量传递速率与建筑总热容量的相对大小的影响。集热器热扩散数则表征了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热量传递速率与建筑总热容量的比值。随着热质内外侧热扩散数和集热器热扩散数的增加,室内空气温度延迟减小;白天室内空气温度波动可以分解成三个波幅和相位不同的波,通过分析各波动的衰减系数,发现热质内侧和外侧热扩散数是影响室内温度波动幅度的主要因素,随着热质内侧热扩散数的增加波动幅度减小,随着热质外侧热扩散数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表明在热质传热系数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常数越小,全天总热负荷越小,但是一天时间内热负荷波动越大。随着热质内侧对流换热数的增加,夜间热负荷逐渐增加,热负荷波动的幅度增加,延迟时间减小;白天热负荷的延迟时间减小,波动幅值增加;外侧对流换热数的增加,热质外侧热扩散数随着增加,夜晚和白天的延迟时间均减小,波动幅值增加。
其他文献
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液固两相流泵的流体动力与机械组合密封件,设计研制出采用流体动力密封与机械密封相结合的新型密封组合方式,并对流体动力与机械组合密封件的密封性能进
新世纪以来,建筑学面临着从环境保护、地域文化传承到快速城市化等诸多方面产生的问题和挑战。作为建筑学专业核心课程,建筑设计也需要做出应对。本文从建筑设计教学的目的明
选择当代欧洲、澳大利亚及日本的住宅实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住宅的形体悬挑类型归纳为屋顶和立面构件的悬挑、辅助功能用房的悬挑、上层体量的悬挑、住宅主体的悬挑、高层住宅
<正>2013年12月13日,第6期清华建筑思想论坛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泽生厅如期举行。回顾之前的5期论坛,每次的主题都在努力突破建筑学的边界,在更广泛的领域中探讨建筑、城市
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是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问题,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对刑事被害人参与权的改革和发展,是国际刑事司法政策的一个突出的方面。然而我国诉讼法学领域关于刑
现在发展藏区经济,提高藏族人民生活水平已是我国迫在眉睫的首要大事。本文就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依据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分析甘南州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运用输出基础理论测算
毯式建筑这一20世纪中期盛行的原型,在20世纪末再次复兴,具有不同的语境。它可以作为特殊的策略和效应来重新阅读。作为前者,当代的毯式建筑延续了以程式弱化形式的策略,并发
医院拒诊导致患者权益受到重大损害的事件在国内屡见不鲜。此种医患对峙的不和谐现实充分证明在当前的经济社会中,古老的契约自由原则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医
地役权是一种古老的用益物权,起源于罗马法,并为现代大陆法系各个国家所继受。我国于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对这一权利加以确认,然而这些规定过于粗糙,可操
经典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一直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并没有特别强调经典阅读的重要性,自然也没有提出独特的教学方法。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并开展经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