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春节期间各种人口尤其是农民工进行迁移产生了春运问题,由此形成了中国在春节期间特有的社会现象。春节期间历来都是客流高峰期,我国的客运供给量远远满足不了春节期间的需求量。春运与每个公民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社会效应。因此,了解春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对策对于每个公民来说都比较重要,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更为重要。对于春运这个困扰社会各界的大问题,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部分经济学家认为是由于铁路垄断而造成的春运问题,还有部分经济学家认为春运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特殊现象;社会学家认为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导致了春运的产生;文化学者认为是由于我国特有的文化习俗以及人们对家的眷恋导致的春节期间的人口流动;产业部门认为是我国的运力不足导致春运问题的产生。笔者认为春节期间铁路运力不足固然有很多种原因,但就其本质而言不外乎以下两种原因:需求旺盛和运力不足。近二十年的社会转型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人口的高度流动,这也就导致了春节期间我国对于铁路运输的需求大为增加。但是在春节期间之外的时间内我国铁路运输能力是完全能够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所以本文重点研究如何降低春节期间人们对于铁路运输的需求量。由于春节期间的客流量中民工流占很大一部分,因此减少春节期间的民工流也就相对会减少对于铁路运输的需求。因铁路供给是公共产品需要政府提供,所以分析春运问题就要分析公共产品的供求问题,分析务工人员为什么要在春节期间回家。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孩子都不得不留在家中。对于务工人员的父母、孩子都留在家中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考虑为什么不能把他们都接到其务工的城市去享受城市良好的社会福利待遇呢。其原因笔者认为:首先,我国社会存在的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是东部地区的发展极为迅速,中部地区的发展则相对缓慢,西部地区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滞后。三个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人口不得不从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向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流动;其次,城乡之间在家庭可支配收入、社会保障、受教育水平等几个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也就使得大部分农村人口倾向于向城市流动以牟取城市人口的各项福利政策,获得比较舒适的生活;最后,由于我国现行二元户籍制度的存在导致人口流动的不彻底,使人口的流动存在仅是务工人员个人流动其家庭不能流动的现象。即使务工人员个人可以流动,该务工人员也不能享受城市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最终根据这三方面的原因提出解决春运问题的对策。对此,笔者一方面从如何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上提出建议,首先应采取优化东部地区发展的战略;其次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投资力度,实现中部地区的长远发展;最后充分利用西部地区资源优势,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最终实现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加大对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改革力度。首先加大对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使进城务工人员也能够享受到城市的社会保障;其次要循序渐进的改革户籍制度,并在改革中兼顾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使各项配套改革措施均能顺利实行;最后要在户籍改革中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使人口的流动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最终笔者希望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改革,使我国在春节期间的人口流动量能够减少,能够从根本上缓解“春运”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