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末之际,社会风云变幻,处于风云变幻大背景之下的整个中国大地面临多方力量的统治与侵占,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山左地区由于其特殊的政治地理及军事环境,成为最早归降清朝的地区之一,由此诞生了一批有着特殊身份的士人群体。他们先降清,不日之后又选择归隐田园。他们满怀报国济世之志,又承受着易代之后在朝为官的无力无奈;他们结交四方之士,与文史方面同气相求,于此之外在家国方面又别有委曲;他们隐于田园,却又写出了一首首讽时刺世的诗歌作品。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些诗歌作品成为他们言志抒情的重要工具。无论是对贰臣还是遗民,史学界、文学界都有颇多论述,然而对于先归降清朝而后归隐内心之中有着鲜明的遗民倾向,而且身份界定还不是特别鲜明的士人群体,学术界的研究还不是特别全面。而这一群体在整个山左地区乃至整个中国都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对于他们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理清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化造成的对这些既怀有济世之志又忍受易代之恸的人的更为深刻而复杂的心理感受。程先贞作为山左地区这一群体中的一员,他的经历较有代表性,交游广泛,于文史方面也颇有成就,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程先贞个案的研究来丰富这一群体多样性的研究。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写作缘由及研究方向。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讲述明末清初之际山左地区的社会态势。这一章由三节组成,第一节介绍山左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由此带来的三军压迫威胁之下的军事危机,第二节由山左地区对清朝的归降为线索,介绍这一地区在易代之际遭遇的政治上的优待以及由此引发的山东地区政治地位的提升,第三节从文化背景着手,介绍山左地区在孔孟文化的熏陶之下于易代之际萌发出的新气象,即诗书门第和诗书传家文化形态的发展与延续。第二章讲述程先贞家族及其个人经历。该章共三节,第一节为程氏家族,主要选取程珤和程绍两位有着显赫政治地位并且对程先贞影响较大的人物从人物性格及诗歌作品方面作较具体介绍,第二节为对程先贞外家的介绍,由于山左地区姻娅关系盛行,故这一节不可缺少,程先贞祖父李诚明对其在文史上的熏陶亦值得一提,第三节为对程先贞个人的介绍,本节按照时间顺序对程先贞各个阶段的经历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第三章介绍程先贞交游情况。该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程先贞的遗民交友圈,主要有顾炎武、卢世?等与他交往密切、在诗文当中多次致意之人,由此可发现程先贞内心更为隐秘且况味复杂的内容。第二节介绍程先贞非遗民交友圈,在与这些友人的交流中,可以管窥其隐居之后的精神世界。第四章介绍程先贞诗歌作品。“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是个人表现思想情感的重要媒介,在当时的特殊时代,诗人的诗歌中更是蕴藏了丰富的思想内容,程先贞诗歌亦是如此,其诗歌包含社会民生、个人生活情趣、田园风光、亲情及带有地方色彩的纪异诗歌等,内容丰富。第五章介绍程先贞诗歌的艺术特色,一是他的诗歌作品中大量出现的学习杜甫的创作的数量庞大的组诗和沉郁的情感内涵,也有学习陶渊明而呈现出来的闲散自然的诗歌风格。二是他的逸气与孤清的诗歌风格,这两种风格在不同的方面又呈现出程先贞诗歌艺术特色的多样性,同时也是他个人心境的反映。结语部分是对程先贞及其诗歌作品研究价值的说明。程先贞作为山左地域文学群体的一个支流,其个人名气与诗歌成就虽不能与同时代其他大家相媲美,但是亦是当时山东文学史的一个熠熠生光的亮点,对于他的研究能够弥补地域文学研究对易代之际士人研究不足的缺失,也希望能够引起学术界对地域文学中支流文学的重视,而其诗歌所呈现的特点对明代以来的山左文化也恰能够起到一定的传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