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Thl7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hdzj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 TAO),又称Buerger’s病,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流行病学显示TAO呈世界范围分布,尤其好发于东南亚、中东和远东地区以及中欧,其中在中欧的犹太人发病率高达80%,印度为45%-63%[1],在社会地位低、心理压力大的嗜烟男性中尤其明显[2],在我国TAO好发于20~40岁之间的吸烟青壮年,且男女患病比例为29:1;TAO属于慢性进展性的疾病,患者不会有立即死亡的危险,但他们的期望寿命会比正常人缩短,并且会带来截肢致残的风险,值得重视的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截肢率据报道约为4%。TAO确切病因尚未明确,目前研究已经证实主动或被动吸烟是参与本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其他有关因素还包括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基因多态性、性激素和前列腺素失调、遗传、寒冷及潮湿的生活缓解、慢性损伤及感染等;TAO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病变累及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和游走性表浅静脉炎,病变严重者可出现肢体坏疽、继发感染,导致截肢致残等严重后果;目前针对TAO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戒烟、应用血管扩张剂、改善微循环、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中医中药等药物制剂、以及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等。由于目前TAO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使本病成为难治性疾病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学者更倾向于认为TAO的发病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形成并沉积于患者的血管导致血管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所致,免疫功能紊乱在TAO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免疫功能紊乱导致机体炎症反应的产生贯穿TAO疾病的全病程;而人体自身淋巴细胞亚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研究显示,T淋巴细胞亚群在各种临床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恶性肿瘤等都有异常改变,而不同的T淋巴细胞亚群在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都产生着不同的影响。辅助T细胞亚群17(T helper cell17, Th17)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的CD4+T细胞亚群,其在分化、调控以及生物学作用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的Thl细胞和Th2细胞,Th17主要分泌白细胞介素-17(IL-17)等细胞因子,而1L-17具有很强的促炎作用[3],它对血管再生、招募炎性细胞以及调节内皮细胞释放炎性因子等起重要作用,能有效地介导炎症反应的发生。Thl7细胞的分化过程、调控机制非常复杂;随着目前不断深入的研究,很多相关疾病均证实与Th17细胞及IL-17的高表达或过表达有关:如近年来发现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EAE)[4]、类风湿性关节炎[5]的进程及靶组织中都可以检测到IL-17的表达;Thl7细胞及其因子IL-17在炎症性肠病(IBD)等疾病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6];而针对Th17在自身免疫性关节炎中介导T细胞激活和骨吸收的作用也有被Sato等发现[7];在对病毒性肝炎的研究中发现,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中Th17细胞表达频率及IL-17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提示Th17细胞及IL-17可能加重肝脏的炎症反应[8];在感染和其他炎症性疾病中,Caruso等[9]也提出了IL-23/IL-17轴与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发病机制有关;IL-21可以介导以IL-17高表达为特征等实验性大肠炎[10];也有研究表明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IL-17也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他如克隆氏病、银屑病[13]等的病理机制也与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相关;这些证据足以表明Th17细胞在介导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及病程进展过程有无关联性尚未见相关报道。研究目的:本课题就根据测定TAO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IL-17等因子参数,通过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以及不同分期患者组之间的相互比较,探讨TAO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及IL-17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可能的机理,为进一步探讨Th17细胞及IL-17在TAO的发病及病程进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希望可以针对其发病机制提出相关的干预措施,控制或延缓病程的发展,降低患者致伤致残的风险。研究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管外科36例临床确诊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诊断标准严格遵照Olin在2000年提出的TAO诊断标准),均为男性吸烟患者,年龄25-53岁,平均年龄38岁,根据其病程的不同分期将患者细分为局部缺血期组12例、营养障碍期组14例、坏疽期组10例;再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设相应的对照组(男性体检者,年龄35-42岁,平均年龄37岁,无烟酒嗜好,排除感染、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健康志愿者)。所有选取研究对象均清晨空腹取肘静脉血6ml,其中3m1用于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的百分率;另外3m1静脉血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IL-17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百分率(IL-17A/CD4+T)TAO患者组为(5.52±2.328)%;健康对照组为(1.82±0.3935)%;TAO组与对照组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相互比较P<0.05,结果有统计学差异;TAO患者组中局部缺血期组(Ⅱ期)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为(5.20±2.477)%;营养障碍期组(Ⅲ期)为(5.58±2.435)%;坏疽期组(Ⅳ期)为(5.82±2.185)%;三者之间相互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ELISA检测血浆IL-17表达水平结果显示,TAO患者组为(32.17±2.662);健康对照组为(5.96±0.675);TAO组与对照组外周血IL-17表达水平相互比较P<0.05,结果有统计学差异;TAO患者组中局部缺血期组(Ⅱ期)IL-17表达水平为(30.58±1.691);营养障碍期组(Ⅲ期)为(32.06±2.980);坏疽期组(Ⅳ期)为(34.24±1.756);局部缺血期组(Ⅱ期)与坏疽期组(Ⅳ期)结果相互比较P小于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而局部缺血期组(Ⅱ期)与营养障碍期组(Ⅲ期)、营养障碍期组(Ⅲ期)与坏疽期组(Ⅳ期)结果相互比较P大于0.05,提示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TAO患者外周血Thl7细胞表达频率及活性明显增高,IL-17表达水平也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Th17细胞激活及IL-17因子的促炎作用可能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及病程进展密切相关;因而可以针对Th17细胞及其分泌因子IL-17的作用机制,在TAO患者病程中应用抑制Thl7细胞激活及分化发育,或调节、抑制IL-17细胞因子促炎作用的干预措施,可能会对TAO的病程产生重要影响,为TAO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2.局部缺血期组(Ⅱ期)与坏疽期组(Ⅳ期)IL-17表达水平相互比较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考虑IL-17表达水平的高低在评价Ⅳ期TAO患者难治性溃疡或坏疽等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3.TAO患者不同分期组之间Th17细胞检测结果相互比较虽然均无统计学差异,但Th17细胞百分率可见逐步升高的趋势;同样IL-17表达水平局部缺血期组(Ⅱ期)与营养障碍期组(Ⅲ期)、营养障碍期组(Ⅲ期)与坏疽期组(Ⅳ期)相互比较P大于0.05,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IL-17表达水平也有逐步升高得趋势,提示Th17细胞百分率和IL-17的表达水平与TAO的病程进展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阿司匹林是最经典的抗血小板药物,以其优异的效价比,在人类心脑血管病防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抗血小板作用个体差异很大,约25%~40%存在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
本文讨论的是用于电梯驱动的变频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设计。根据电梯驱动和变频调速的要求,本文对电机的定转子结构、气隙磁场的分布、各参数的合理选择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了
建筑信息模型(BIM)提供了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数据存储方式,能够将设计数据应用到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在输变电工程领域,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结合BIM技术、互联网技术和输
本文的课题来自于中国工程物理院的科研项目“L波段接收机及伺服控制器”。主要是在完成系统的设计、开发与调试的基础之上,针对某些关键技术,对原有系统进行了深入的改进与提
<正>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AI)作为内分泌治疗的一种药物,广泛应用于绝经后激素依赖型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近年来,国际上多个大规模临床观察试验(ATAC、BIG1-
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关键是创新运行机制和合作机制,核心是强化动力机制。园区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合作的动力源主要来自学校、企业、政府、学生四大方面。政策保障机制、组
任何一家企业得以持续发展必有坚定不移的文化理念来作为支撑,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成功的品牌定位来支撑。品牌是其产品质量的信誉保证,一个品牌的创立也可以反映出一个企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胃癌细胞及耐药细胞中锌指蛋白139(zinc finger protein139,ZNF139)及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基因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
<正> 审美与伦理各自满足人的不同方面的需要,社会效应是不一样的。但是,由于审美与伦理的内在联系,使它们在社会效应上存在着互补性。审美与伦理在内在结构,价值取向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