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背景下企业金融化趋势对企业投资产生重要影响,给我国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性产业,日趋凸显的“脱实向虚”趋势将如何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投资,又将如何影响其创新效率?从微观层面研究金融化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2007—2018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概念、理论进行简要梳理和总结;其次,分析并阐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金融化和创新发展现状;接着,探究企业金融化影响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创新投入、产出和创新效率的作用机理,并采用实证计量方法和多种稳健性检验进行论证;再次,从规模、技术、产权以及区位等异质性视角进一步探究企业金融化影响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差异;最后,从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中观行业市场竞争程度、微观企业融资约束三个层面探索企业金融化影响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调节机制。研究发现:(1)企业金融化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创新投入和产出具有显著地抑制效果,对企业创新效率具有“倒U型”作用效果,即适度的企业金融化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蓄水池”效应,有助于企业创新效率提升,但随着企业金融化程度不断加深,并逐渐跨越“拐点”后,企业金融化不利于企业创新效率提升;(2)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规模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效率具有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作用,小规模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倒U型”作用并不显著;技术密集型和非技术密集型金融化对企业创新效率均呈现“倒U型”效果;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效率均呈现“倒U型”效果;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效率均呈现“倒U型”效果;(3)宏观层面调节效应结果显示,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调节机制影响,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抑制效果更为突出,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倒U型”效果影响依旧显著;(4)中观层面调节效应结果显示,受行业市场竞争程度调节机制影响,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倒U型”效果影响显著;(5)微观层面调节效应结果显示,受融资约束调节机制影响,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对企业创新产出的抑制效果并不显著,同时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倒U型”效果影响显著,且企业金融化拐点值进一步缩减,其隐含的深层次的含义在于,制造业实体企业应该进一步削减金融资产比例,增加创新投资,避免过度金融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挤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