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变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on0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电流变材料可以应用于汽车工业、液压工业、机械制造业、传感器技术等诸多领域,这项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的关注。为了清楚地了解电流变效应的机理,获得符合工程应用要求的优良电流变材料,人们已经研究了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等体系。本论文从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出发,合成了三个大体系(β-环糊精包合物体系、β-环糊精二羧酸体系、其它有机物体系)共十三个小体系的电流变材料,研究了它们的电流变效应,并且利用电流变测试、XRD分析、IR测试、热分析、抗沉降性和介电性质测试等,研究了材料的组成、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等对材料电流变效应的影响。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①β-环糊精与客体形成包合物可以改善β-环糊精或β-环糊精二羧酸的电流变性能;②介电性质(尤其是介电损耗)对材料的电流变性能有决定性作用,一般电流变性能好的样品具有较大的介电损耗和介电常数;③稀土离子掺杂可能使材料的晶格扭曲,从而改变其表面性质和介电性质,因此,有可能改善材料的电流变性能;④掺杂的金属离子不同,对材料电流变性能的调节作用不同,掺杂同样的金属离子时,掺杂量也有很大的影响,适当的掺杂可以提高材料的电流变性能,掺杂量过高时,可能会降低材料的电流变活性。 在所研究的材料中,β-环糊精包合物的稀土配合物材料中的β-CD/PTA/Y(NO33(β-CD为β-环糊精,PTA为对甲苯磺酸,β-CD:PTA:Y(NO33=1:2:0.2,物质的量比)在剪切速率为150s-1,电场强度为4.2kV/mm时,材料悬浮液(质量分数,25%)的剪切应力达到了2.3kPa,并且相对剪切应力达到了47.4,是β-环糊精的13.3倍;碳纤维(质量分数,0.125%)掺杂的β-环糊精—对甲苯磺酸包合物材料也有较好的电流变性能,其悬浮液(质量分数,25%)剪切应力达到了3.02kPa,相对剪切应力达到27.1(剪切速率为150s-1,电场强度为4.2kV/mm),有可能应用于汽车的减震器。另外β-环糊精二羧酸及其包合物的稀土配合物材料等一些体系有明显的电流变效应。
其他文献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FlowInjection-ChemiluminescenceAssay简称FI-CLA)技术是将化学发光分析(CLA)和流动注射(FIA)相结合的一种高灵敏度的微量及痕量分析技术。其中流动注
以唯铁氢化酶活性中心(H-簇合物)的结构和功能模拟为主要内容的仿生化学已经发展成为生物金属有机化学领域的一个研究前沿。它的发展不但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唯铁氢化酶活性中
有机锡化合物因其结构多样、种类繁多且在合成、催化、医药、PVC稳定剂、防污、防腐、杀菌等方面的应用而引起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它们的生物活性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对无溶剂有机合成反应进行了研究。文章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概述了绿色和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科学问题及绿色合成化学的发展简史,国外发展概况和最新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然
多金属氧酸盐(简称多酸)易于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进行结构调变和修饰,因多样的几何与电子结构,具有优异的氧化还原性质和较好稳定性。同时,多酸还是一类环境友好型功能材料,在催化、医药、磁性及光学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多金属氧簇比表面积小、不易分离和回收困难等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实现多金属氧簇与其他功能材料的复合,是突破多金属氧酸盐应用瓶颈的重要途径。本工作以制备氧化石墨工艺为主体,通过原位
本文对镍钯铂金属硼烷、碳硼烷簇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文章内容共分七部分: 第一章简要介绍硼烷化学的发展简史和研究现状、综述金属高硼烷簇合物的合成与镍钯
超顺磁性纳米粒子和聚合物/超顺磁性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引起了许多领域科学家的兴趣,这是由于其在纳米电子装置、磁存储、体外细胞的分离、磁共振成像、免疫检测以及药物靶向释
教育构建学指出,课堂是教学活动的重要“阵地”,是师生之间深入互动、提升发展的重要载体。课堂练习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分支,在巩固教学活动效能,提高学习活动成果,锻炼数学学习技能,促进教学活动进程中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教师借助于课堂练习活动,可以实时了解掌握学生主体学习新知、探究案例实际情况,为有的放矢教学提供第一手资料,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学生依托课堂练习实践活动,能够及时认知自身学习活动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