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垂体腺瘤是颅内第三大肿瘤。垂体腺瘤在病理上属于良性肿瘤,但部分病例具有向周围正常结构如颅骨、硬脑膜、海绵窦、蝶窦、鞍上、鞍旁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故临床上将这一类垂体腺瘤称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由于其侵袭性生长,导致其全切率低,复发率高,一直是该病治疗的难点。垂体腺瘤发生、发展、侵袭的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以探索其发生发展和侵袭的机制:(1)HEPN1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以及功能研究;(2)DNA甲基化芯片筛选肿瘤相关基因;RASSF3在垂体腺瘤中的甲基化水平和表达水平以及功能研究研究。方法针对以上两个方面的研究,研究方法如下:(1)选取人垂体腺瘤液氮冷冻标本27例和腺垂体组织4例。根据Hardy s分级,将垂体腺瘤分为2组,其中侵袭性组15例,非侵袭性组12例。(2)检测HEPN1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情况。比较侵袭性组和非侵袭性组HEPN1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差异。构建HEPN1过表达和干扰的慢病毒载体,转染大鼠GH3和小鼠GT1.1垂体腺瘤细胞,观察HEPN1表达水平对GH3和GT1.1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性的影响。检测HEPN1过表达和干扰对Bax、Bcl-2、p53、Casepase-3、Casepase-9、MMP-2、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3)运用DNA甲基化芯片筛选侵袭性组和非侵袭性组异常甲基化的基因,在生物学信息分析后,筛选重要基因进行功能研究。(4)焦磷酸测序法验证RASSF3在垂体腺瘤中的甲基化水平。比较侵袭性组和非侵袭性组RASSF3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差异。在大鼠、小鼠正常垂体组织和GH3和小鼠GT1.1垂体腺瘤细胞中,检测RASSF3甲基化水平、表达水平。去甲基化药物5-阿扎胞苷处理GH3和GT1.1细胞,观察RASSF3甲基化水平、表达水平的变化。构建RASSF3过表达和干扰的慢病毒载体,转染GH3和GT1.1细胞,观察RASSF3表达水平对GH3和GT1.1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性的影响。检测RASSF3过表达和干扰对Bax、Bcl-2、p53、Casepase-3、Casepase-9、MMP-2、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垂体腺瘤中HEPN1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垂体组织,侵袭性组中HEPN1表达水平低于非侵袭性组。在GH3和GT1.1细胞中过表达HEPN1可抑制腺瘤细胞增殖和侵袭,促进垂体腺瘤细胞凋亡。沉默HEPN1可促进腺瘤细胞增殖和侵袭,抑制垂体腺瘤细胞凋亡。(2)人垂体腺瘤中RASSF3甲基化水平高于人正常垂体组织,侵袭性组和非侵袭性组RASSF3甲基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垂体腺瘤中RASSF3表达水平低于人正常垂体组织,侵袭性组和非侵袭性组RASSF3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大鼠GH3垂体瘤细胞系中,RASSF3甲基化水平高于与大鼠正常垂体组织,而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垂体组织。小鼠GT1.1垂体瘤细胞RASSF3甲基化水平高于小鼠正常垂体组织,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垂体组织。对GH3和GT1.1细胞进行去甲基化药物5-阿扎胞苷处理,RASSF3甲基化水平降低,表达水平增高。在GH3和GT1.1细胞中过表达RASSF3可抑制腺瘤细胞增殖和侵袭,促进垂体腺瘤细胞凋亡,沉默RASSF3可促进腺瘤细胞增殖,抑制腺瘤细胞凋亡,但RASSF3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性无明显关系。结论(1)HEPN1下调可促进垂体腺瘤侵袭。HEPN1表达下调可能是垂体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2)垂体腺瘤中RASSF3甲基化水平高于正常垂体组织,RASSF3的甲基化水平与表达水平负相关,去甲基化处理可恢复RASSF3的表达,说明RASSF3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是其低表达的原因。RASSF3的甲基化可能与垂体腺瘤的发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