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直肠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现在结直肠癌发生早期改变的分子有助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及干预。肝细胞核因子4α在维持正常上皮细胞功能形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肝细胞核因子4α在转录及翻译水平的表达,研究肝细胞核因子4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手术标本,提取标本总RNA,将标本总RNA反转录成cDNA,通过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肝细胞核因子4α在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与癌旁相对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细胞核因子4α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观察肝细胞核因子4α的表达改变与肿瘤的分级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转移等因素是否存在相应的关联。结果:与对应的癌旁相对正常粘膜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HNF4α在58位结直肠癌患者中有36(62.07%)位患者在转录水平低表达,平均降低0.75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临床资料结合分析,发现HNF4α在转录水平的表达与T分期即肿瘤浸润深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3),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体形态,肿瘤位置分布,肿瘤分化,肿瘤病理类型,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临床分期等因素并无明显的统计学相关性。在蛋白水平表达的检测中,10例肠道炎症组织中9例表现为细胞核阳性(90%),染色强度及面积评分为6分,胞浆阴性。14例增生性息肉及腺瘤的良性病变中,10例胞核阳性(71.43%),评分为4-5分,胞浆阴性,4例胞核阴性。11例腺瘤癌变及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原位癌组织即0期病例中,6例胞核阳性(54.55%),评分为4-5分,5例胞核阴性,有2例绒毛状腺瘤癌变的患者出现胞浆阳性,评分为4-5分。其中1例为胞核与胞浆同时出现阳性,另一例为胞核阴性,胞浆阳性。19例1期结直肠癌患者中,13例胞核阳性(68.42%),评分为3-4分,6例胞核阴性。19例1期患者中,10例(52.63%)胞浆阳性,其中5例胞核及胞浆均为阳性,其染色特点是胞浆染色面积较少,染色深,胞核染色面积多,染色较浅。另5例为胞核阴性胞浆阳性。Ⅱ期10例患者中6例胞核阳性(60%),评分为1-2分,4例为胞核阴性,未见胞浆阳性的病例。Ⅲ期20例患者中,胞核阳性14例(70%),评分为1-2分,6例胞核阴性,未见胞浆阳性者。Ⅳ期8例患者中6例胞核阳性(75%),评分为1-2分,2例胞核阴性,未见胞浆阳性表达者。结论: HNF4α在结直肠癌标本转录水平上表达下调,并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蛋白水平,在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存在HNF4α蛋白表达下调或缺失,并出现HNF4α蛋白的异位表达现象。提示HNF4α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