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贺涛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熏陶,又拜师桐城派名家吴汝纶、张裕钊门下研习古文,为文谨守桐城家法,是晚清桐城派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然而纵览近年来涉及贺涛的研究发现,学术界对于贺涛的关注度不高,尤其对其创作缺乏系统性的把握,因此本文以贺涛创作为研究对象,窥见桐城派在晚清时期的发展和变化。论文主体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考证了贺涛的早年启蒙和师友圈。首先从贺涛的家庭熏陶着手,分析家学对于贺涛文学修养和性格养成的影响,接下来以贺涛交友圈为中心,考证吴汝纶和张裕钊对贺涛古文学习的指点和帮助,辅之贺涛与友人弟子文学切磋和教学活动的研究,这些都是影响其古文学习和创作的重要因素。第二章从贺涛的古文创作入手,依据文体分类,把创作内容划分成史传类、论说类、杂记类三种,对贺涛的具体作品进行详细的总结分析,研究其创作的特点和思想变化。作为一个有经世之思的传统文人,贺涛既恪守传统,又主张学习西方,创作了大量关心传统文化发展和国家命运的文章,他以古文创作为手段,在文章中议时事、劝德行、述主张。因此贺涛的散文作品很能反映当时晚清古文的发展和困境以及其面对内忧外患的思想变化。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之上,考查贺涛的古文思想。在吴汝纶、张裕钊的指导和朋友文事切磋的影响下,贺涛的古文观在继承桐城师友观点的基础上融合了个人的主张。他在古文中主要提出了因声求气,感悟精神意趣;词章为主,义理、考据辅之;追求奇肆雄峭的古文风貌三种观点。另外我们也可以在他的创作中体会到到他独特的艺术观:一是善于议论,抒发个人感概。二是情感真挚,自然动人,创作时运用细节和语言描写等小说笔法,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可读性和表现力。本论文立足于晚清这个特殊时代背景,重点从其家学背景、师承交友作为角度切入,探析贺涛古文创作特点,并进一步对其创作中表现的古文思想进行分析,彰显贺涛对桐城派延续做出的贡献,这也是本论文研究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