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生态素养提升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lal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生态素养提升是农民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方面,是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社会进步带来新气象的同时,也对农民生态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但是,当前农民生态素养提升面临着主体性、公共性、制度约束性和文化浸润性等方面的困境,这直接关系到乡村生态振兴,乃至乡村全面振兴的真正实效。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探讨农民生态素养的现实面相与提升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依据,以提升农民生态素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目的,通过梳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民生态素养相关文献,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在把握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与农民生态素养提升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将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细化并融入农民生态素养测量的指标体系之中,以问卷调查的数据资料与个案访谈资料为依据,得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生态素养的现实状况和提升的作用机理,为实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生态素养提升提供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1)农民生态素养的现状忧喜参半,主要表现为生态知识系统性不足,丰富化与碎片化交织;生态态度意愿模糊化,肯定与质疑并存;生态行为践行度有待提升,亲环境行为增多,作用领域不平衡;生态价值观功利化,经济理性凸显,忽视环境伦理关怀。(2)在影响农民生态素养水平的外部性因素上,资源投入成效显著,但针对性有待提升;制度约束立竿见影,但特色性需要加强;文化发挥柔性支撑作用,浸润性还需更加深入人心;社会多元力量逐步活跃,服务水平有待提高。(3)农民生态素养的水平同村庄的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正相关,表明追求村庄各方面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为农民生态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农民生态素养的提升又能更好地作用于乡村的繁荣与复兴。(4)预设影响因素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生态素养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诸影响因子对农民生态素养的正向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文化浸润、制度约束、社会服务和资源投入,表明加强村庄中资源投入的针对性、完善乡村制度约束的特色性、更好发挥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文化浸润作用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有助于提升农民的生态素养。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生态素养提升的对策建议:优化乡村环保资源投入,建设乡村生态空间;增强乡村治理特色,促进农民主动参与生态治理;重塑乡村生态价值体系,明确生态价值导向;健全乡村社会服务体系,提高环保服务水平;摆正农民主体地位,促进生态化转型。
其他文献
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fing,PBL)教学模式,是1969年由美国的精神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方法特点是
自周平王东迁后,王权的衰落已然成为了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终春秋之世,各个大国之间的争霸成为当时中华大地的主旋律。但到了春秋中期,各诸侯国内又出现了君权坍塌,士大夫(卿
考察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思想渊源与实践形式的历史发展,可以看清其两种发展趋势:在资本权益主导下必然走向私有制;在劳动权益主导下必然走向公有制。按照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我国股份
在绘画创作中,中西方绘画各有特点,文化、社会等差异导致了绘画的不同。中西方绘画均是以其民族精神为核心的,二者用不同的绘画方式达到了同一种目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绘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间,中国经济保持着年均9.5%以上的高速增长,并于2010年超越日本,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创造了“中国奇迹”。在此期间,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
地震勘探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油气资源勘探、煤田和工程地质勘察、区域地质研究和地壳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浅层地震勘探在工程建设、水文与环境地质勘查等方面应用较多,是一种精度高、成本低的工程物探勘探方法。地震数据的采集严重影响着成像结果的精度,在理想情况下,采集的地震数据应该是规则、密集且满足采样定理的,但是在实际采集过程中由于地形环境、地表障碍物、仪器硬件等因素的影响,采集的
沥青路面的低温开裂一直是道路工程在设计、施工和养护中普遍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沥青胶结料特性是决定路面低温开裂的主要因素。布敦岩沥青(BRA)近年来因其良好的高温性能、抗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淋巴瘤类型,大概占淋巴瘤的1%-2%,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科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