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论及其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anger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及高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各种矛盾、问题和隐患相互交错,高校突发事件频发,对学校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和损失。研究高校突发事件及其应急管理已成为迫切课题。本文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高校应急管理的历史演化、主客体因素、管理过程和应急方法进行了研究。
   1.高校应急管理的理论概述。分析了当前高校应急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并对影响高校应急管理研究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
   2.高校应急管理的历史研究。依据社会背景、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特点、高校突发事件特点、高校应急管理方式的特点,以”八九”风波事件和“SARS”事件为分界点,将我国高校应急管理历史演化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文化大革命至20世纪80年代末为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为起步期、21世纪初至今为发展期,为进一步深入认识高校应急管理的主客体奠定认识论基础。
   3.高校应急管理主客体研究。对高校应急管理主体和客体进行了界定,分析了二者的辩证关系。揭示了高校突发事件这一客体的本质特性、诱因、特征和类别,并重点分析了高校应急主体“人”在应急管理活动中的应该具备的素质、人员构成及其应急管理现状。通过调查,分析了学生主体存在各自隐患,及安全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安全意识淡薄、学习意愿强烈但学校安全教育不深入等现状。
   4.高校应急管理管理方法研究。方法问题关系到高校应急管理活动的成败。突发事件的复杂性及主体多样性决定了应急管理方法的多样性。应急管理方法在层次上分为哲学方法、通用方法和具体方法。应急管理方法要遵循预防为主、以人为本、沟通合作和科学决策的基本原则,同时在方法选择时要遵循目的性、经济性、系统性和适应性原则,并按照步骤进行选择以确保方法的科学合理。方法在使用中还要注意综合运用。本文在几种具体方法的基础上,尝试性构建了一个应急方法系统的框架模型。
   5.策略建议。在对高校应急管理主客体及其关系和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高校大学生安全与应急状况调查,提出了提高应急预防和学习能力、发挥学生工作优势、调动和发挥辅导员及学生作用等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理想国》所探讨的一个中心话题是“好生活-正义”问题,即正义之人与不正义之人,何者生活得更好的问题。克法洛斯父子朦胧地引出了“好生活-正义”问题。色拉叙马霍斯则正式提出了这个问题,他罗列了不正义之人的种种好处和正义之人的种种不幸,苏格拉底听后甚为震惊,认为这是关乎每一个人一生的大事。格劳孔兄弟则总结了“习俗”之正义观并进而追问“自然”之正义及其对正义之人的“好”。苏格拉底欣然接受了两位年轻人的挑战
学位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是西方德性伦理学的代表,是他的伦理学研究的核心。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是灵魂具有的状态,德性是有目的的,德性的目的就在于达到至善,即幸福。同时按照灵魂的理性部分和非理性部分,人的德性可以分为伦理德性和理智德性两个部分。伦理德性尤其关乎活动的性质,它在活动中生成,也在活动中毁灭,进行的好的合乎理性的活动使它生成,但如果以不同的方式去做,德性即使已经获得也会毁灭。理智德性是一种思想领域
晚期希腊,哲学的重心转向了伦理学。伊壁鸠鲁处在希腊刚沦亡的动乱时期,为了解决现实困境,他在原子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快乐主义学说,认为最高的善是人生的快乐和幸福,并把快乐作为人追求的最终目的。快乐是一种满足以及宁静的、持久的心情。伊壁鸠鲁区分了肉体快乐和精神快乐,且精神快乐高于肉体快乐,真正的快乐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不是所有的快乐我们都要选择,也不是所有的痛苦都要躲避,有时为了更大的快乐
学位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学术界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很少有专门针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研究。鉴于此,本文选取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对象,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中国化进程为研究对象。  在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进行概述后,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中国化进程进行研究。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
哈尼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是云南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玉溪地区、普洱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哈尼族的传统建筑蘑菇房更是彰显其自身的审美价值和文化魅力。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体验异质文化,追求淳朴洁净,满足“求新、求异、求乐、求知”心理动机的民族村寨旅游活动日益成为一个新的趋势。哈尼蘑菇房这个被异文化所不为所知的建筑自然吸引众人的眼球,更多人到哈尼族地区观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是战略性经济资源,又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在国家综合国力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当今世界普遍关注水资源的短缺问题。联合国预言,水将成为全世界最紧迫的自然资源,并特别指出,亚洲缺水问题已引起人们对能否保持该地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忧虑。科学家警告人们,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来保护水资源,水危机将无法控制。  地球上水资源的总量十分
学位
列宁曾经说过,“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1章。因此,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理解马克思的”。他还说过:“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资本论》的逻辑即辩证逻辑。列宁的话表明,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不掌握马克思的辩证逻辑,就不可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学位
当今世界,虚拟经济带来的财富革命正设计着我们今天和未来的生活方式,新的财富体系要求我们更新财富理念;当代人如何看待财富的问题关涉技术更关涉精神;关于金融危机与财富的社会形式的勾连,危机背景下对财富观的重新审视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使具有创新精神的国家或企业把握发展机遇创造并获取财富的源泉等等新的问题,显然既是经济学问题,更是哲学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  文章指出,对财富范畴及
学位
多年来,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本质地说来,作为一个多学科、多重理论维度相互交织的综合性课题,尤其是在“资本”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生活运行逻辑的现时代,对资本主义起源问题的探讨,显然不能局限于某一个单纯的角度,必须以史学与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根基,并立足于哲学的高度,从多方面、多重视角给予宏观把握,才能彰显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产生的综合历史动因。立足于马克思历史哲学的
英国剧作家Michael Frayn1998年创作的《哥本哈根》是一部科学戏剧作品。《哥本哈根》的题材,是二战期间的1941年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和玻尔在哥本哈根的一次重要会晤,作者以戏剧的方式,对这个二战史和科学史上著名的“哥本哈根之谜”提出了一种解释。  与之前或者同时代的其他科学戏剧作品相比较,《哥本哈根》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它不仅仅是一部充满核物理学知识的智力剧或者一部探讨科学伦理的道德剧,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