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是战略性经济资源,又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在国家综合国力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当今世界普遍关注水资源的短缺问题。联合国预言,水将成为全世界最紧迫的自然资源,并特别指出,亚洲缺水问题已引起人们对能否保持该地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忧虑。科学家警告人们,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来保护水资源,水危机将无法控制。
   地球上水资源的总量十分丰富,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有限,相对于人类早期的人口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是绰绰有余的。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在不断减少,而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却在不断增加。如果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我国的水资源在不远的将来将难以为继。日益严重的水资源问题迫使我们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它是由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于1992年6月通过的《21世纪议程》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和发展模式。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水资源学、生态学、经济学、系统科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为理论依据,从全局出发,将水资源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及水资源的内涵入手,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包括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定义及其内涵与实质。
   第二部分阐述了水资源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从水资源的概念、特征入手,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
   第三部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包括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部分通过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其他文献
清代是辨伪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中国学术史上处于重要地位。这一时期参加辨伪的学者众多,取得的成就也非常大。它对现当代的辨伪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文献学和其它学术方面处于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从六部分介绍了清代文献辨伪学。第一部分引言部分。分别从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介绍了清代文献辨伪学形成的原因。这里主要介绍了四方面的因为:清代以前疑古辨伪观念和方法的影
学位
因特网作为一项新技术,带给我们高智能和人性化的搜索引擎,解决大众教育诸多问题,让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地交流,可以在虚拟世界里游玩等等,然而在德雷福斯看来,因特网的研究者们虽然已经做出了很多的研究工作,但在使得生活更加充实和幸福的研究领域中却没有产生令人兴奋的成果。文章从德雷福斯对因特网局限性进行现象学研究的角度出发,深刻探讨并阐述因特网的局限性,试图提炼出德雷福斯本人的身体观以及对发挥身体在因特网使用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政局动荡、军阀混战、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放眼中国广大的农村,满目疮痍,一批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喊出了“救济乡村、建设乡村、复兴乡村”的口号,在中国广大的农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对中国社会与文化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改变中国社会的状况一个较好方法就是在中国的农村开展乡村建设运动,并由此提出了他的乡村建设理论。虽然梁漱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山东邹平的乡村建
学位
师生关系一直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校园文化建设甚至是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发挥着重要影响。而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形势下的办学模式,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特点。但因其成立时间不长,人们对其独特性认识不够,使得之前的文章,有关独立学院师生关系研究的成果为数甚少,也未能形成完整体系,教育伦理理论认为师生关系的实质是一种伦理关系,师生关系的核心价值是和谐。因此,从伦理学的视阈来研究
学位
彝族作为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都是影响我国特别是西南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民族,交往作为彝族内部与外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起着整合、沟通、协调、融合与促进整个彝族社会发展的功能。彝族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复杂的交往史。无论是彝族人与自然、人与人、还是人与神之间的交往,都与他们的所固有的交往文化息息相关。综观我国历史,彝族内部关系的融洽与外部关系的和谐为国家统
学位
《理想国》所探讨的一个中心话题是“好生活-正义”问题,即正义之人与不正义之人,何者生活得更好的问题。克法洛斯父子朦胧地引出了“好生活-正义”问题。色拉叙马霍斯则正式提出了这个问题,他罗列了不正义之人的种种好处和正义之人的种种不幸,苏格拉底听后甚为震惊,认为这是关乎每一个人一生的大事。格劳孔兄弟则总结了“习俗”之正义观并进而追问“自然”之正义及其对正义之人的“好”。苏格拉底欣然接受了两位年轻人的挑战
学位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是西方德性伦理学的代表,是他的伦理学研究的核心。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是灵魂具有的状态,德性是有目的的,德性的目的就在于达到至善,即幸福。同时按照灵魂的理性部分和非理性部分,人的德性可以分为伦理德性和理智德性两个部分。伦理德性尤其关乎活动的性质,它在活动中生成,也在活动中毁灭,进行的好的合乎理性的活动使它生成,但如果以不同的方式去做,德性即使已经获得也会毁灭。理智德性是一种思想领域
晚期希腊,哲学的重心转向了伦理学。伊壁鸠鲁处在希腊刚沦亡的动乱时期,为了解决现实困境,他在原子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快乐主义学说,认为最高的善是人生的快乐和幸福,并把快乐作为人追求的最终目的。快乐是一种满足以及宁静的、持久的心情。伊壁鸠鲁区分了肉体快乐和精神快乐,且精神快乐高于肉体快乐,真正的快乐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不是所有的快乐我们都要选择,也不是所有的痛苦都要躲避,有时为了更大的快乐
学位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学术界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很少有专门针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研究。鉴于此,本文选取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对象,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中国化进程为研究对象。  在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进行概述后,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中国化进程进行研究。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
哈尼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是云南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玉溪地区、普洱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哈尼族的传统建筑蘑菇房更是彰显其自身的审美价值和文化魅力。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体验异质文化,追求淳朴洁净,满足“求新、求异、求乐、求知”心理动机的民族村寨旅游活动日益成为一个新的趋势。哈尼蘑菇房这个被异文化所不为所知的建筑自然吸引众人的眼球,更多人到哈尼族地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