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河套灌区和阴山北麓分别是玉米和马铃薯的主要种植区。当地农民为了追求高产,灌水和施肥量较大。然而由于施肥灌溉方式粗放及各自的区域特性,很容易造成化学氮肥的淋溶。为了研究不同种植区域不同质地土壤中添加不同品种氮肥的氮素淋溶损失情况,特选取了这两个特色区域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室内土柱模拟实验,揭示氮素淋溶转化规律,从而为当地优化氮肥用量及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灌溉量保持在最大持水量的65%时,砂壤土的淋溶量显著高于黏土。黏土上中添加增效尿素(含脲酶抑制剂)处理和普通尿素处理的土柱淋溶液硝态氮浓度出现双峰。第一次峰值出现在第7天,峰值分别为9.3 mg/L、130.9 mg/L,第二次分别出现在第21天和第35天,峰值分别为18.9 mg/L和102.3 mg/L,之后基本稳定在1.3-1.9 mg/L。砂壤中添加增效尿素和普通尿素的土柱淋溶液硝态氮浓度只有在第7天淋溶液中硝态氮浓度达到最大,分别为109.4 mg/L和192.2mg/L,之后硝态氮呈间歇性转化。不同质地土壤添加脲酶抑制剂后的硝态氮淋溶浓度显著降低,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添加增效尿素砂壤土中硝态氮淋失量降低7.6 mg/column,黏土中降低15.6 mg/column。相比于硝态氮,铵态氮淋溶损失相对较低。硝化抑制剂能够显著减少硝酸盐的淋失,黏土中添加增效硫酸铵(含硝化抑制剂)处理和普通硫酸铵处理的土柱淋溶液硝态氮浓度也出现双峰。第一次峰值都出现在第7天,峰值分别为7.1 mg/L和46.4 mg/L。第二次分别出现在第63天和第42天,峰值分别为11.2 mg/L、81.4 mg/L,之后基本稳定在0.6-48.9 mg/L。在砂壤土上,添加增效硫酸铵和普通硫酸铵的土柱淋溶液硝态氮浓度只有在第7天达到最大,分别为40.7 mg/L和169.0 mg/L,之后稳定在0.1-5.9mg/L。而铵态氮淋溶损失量在砂壤土或是黏土上都比较低。质地不同的土壤,添加硝化抑制剂后的硝态氮淋溶浓度显著降低,砂壤土中,添加增效硫酸铵处理比普通硫酸铵处理硝态氮淋失量降低13.3 mg/column,黏土中降低2.8mg/column。无论是黏土还是砂壤土,脲酶抑制剂有效抑制尿素水解,而硝化抑制剂抑制了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两种抑制剂都降低氮素淋溶损失。整体来看,黏土比砂壤土的淋溶损失少,硫酸铵比尿素的抑制效果好。在大田中,添加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可能是减少氮肥淋溶损失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