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动物生长预测模型对养殖行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动物营养学中的析因法原理及动物体成分沉积规律,通过五个饲养屠宰试验确定了建立爱拔益加肉仔鸡生长机制性预测模型所需要的一系列方程和相关的参数,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开发了爱拔益加肉仔鸡生长机制性预测软件,并对软件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试验一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预测研究通过两个饲养试验研究了肉仔鸡体均重及日粮代谢能浓度对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的影响,旨在得到肉仔鸡体均重及日粮代谢能浓度对平均日采食量的回归公式。肉仔鸡饲养试验1、2分0-3周龄、4-6周龄两阶段进行。每个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爱拔益加(AA)肉仔鸡400只按性别及日粮类型随机分为10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两个试验中,公母肉仔鸡分别饲喂能蛋比(代谢能/粗蛋白)相同(0-3周龄能蛋比为0.58MJ/kg,4-6周龄能蛋比为0.67MJ/kg),能量浓度不同的5种日粮(分别为14.23、13.39、12.55、11.72、10.88MJ/kg)。每周记录肉仔鸡体均重及称重后24h内平均采食量(平均日采食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与肉仔鸡体均重及日粮代谢能之间的回归模型。公、母及公母混合条件下的回归方程分别如下:DFI = 0.084 + 0.093BW– 0.005ME、DFI = 0.085 + 0.088BW– 0.005ME、DFI = 0.084 + 0.091BW– 0.005ME,F检验、t检验结果显示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明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与肉仔鸡体均重及日粮代谢能浓度存在线性关系,而且偏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性意义。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三个回归方程的校正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47、0.928、0.936,均接近于1,所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预测。试验二肉仔鸡体蛋白、胴体蛋白、羽毛蛋白潜在沉积速率模型的建立通过饲养屠宰试验研究了肉仔鸡体组成、体组分的生长发育规律,并建立了肉仔鸡体蛋白、胴体蛋白、羽毛蛋白潜在沉积速率模型,旨在为建立精确的肉仔鸡生长预测模型奠定基础。试验选取180只体重相近的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按性别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肉仔鸡饲喂NRC(1994)标准营养水平日粮。于0,7,14,21,28,35,42日龄早08:00空腹称重后,每个重复选取接近重复平均体重的两只鸡进行屠宰试验。试验采用Gompertz生长模型拟合肉仔鸡体组成及体组分随时间变化的关系,采用曲线回归拟合肉仔鸡体蛋白、胴体蛋白、羽毛蛋白重与体重、胴体重及羽毛重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同时结合以上拟合方程推导肉仔鸡体蛋白、胴体蛋白、羽毛蛋白潜在沉积速率模型。结果显示Gompertz生长模型能够较好的拟合肉仔鸡体组成及体组分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拟合回归方程的相关指数R2均达到0.969,F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曲线回归拟合试验数据得到体组成及体组分间幂函数形式的异速生长方程,其相关指数R2均达到0.998,F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同时根据以上拟合回归方程建立了肉仔鸡体蛋白、胴体蛋白、羽毛蛋白与肉仔鸡体重、胴体重及羽毛重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可以通过肉仔鸡体重、胴体重及羽毛重对肉仔鸡每日体蛋白、胴体蛋白及羽毛蛋白最大沉积量进行预测。试验三基于曲线回归的肉仔鸡体组成及体组分间异速生长关系的研究通过饲养屠宰试验研究了肉仔鸡体组成及体组分间的异速生长关系,旨在为建立肉仔鸡生长预测模型奠定基础。试验选取180只体重相近的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按性别随机分为两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肉仔鸡采食NRC营养水平日粮,于0,7,14,21,28,35,42日龄早8:00空腹称重后,每个重复选取接近重复平均体重的两只鸡进行屠宰试验。试验数据经曲线回归拟合显示:幂函数方程能较好的描述肉仔鸡胴体重、羽毛重与肉仔鸡活重,肉仔鸡体水分、体灰分、体脂肪与体蛋白,肉仔鸡胴体水分、灰分、脂肪与胴体蛋白,肉仔鸡羽毛水分、灰分、脂肪与羽毛蛋白间的异速生长关系,拟合方程经F检验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各拟合方程的相关指数R2均在0.95以上,表明利用幂函数方程拟合得到的体组成及体组分间的异速生长方程来预测肉仔鸡体组成及体组分重是可行的。试验四摄入能量及蛋白质水平对0-3周龄肉仔鸡生长性能、体蛋白及体脂肪沉积的影响试验研究了0-3 W肉仔鸡每日摄入不同水平的能量及蛋白对其生长性能及体组分的影响,旨在确定日粮能蛋比与日粮蛋白沉积为体蛋白的效率(ep)间的函数关系及日粮能量以蛋白形式及以脂肪形式沉积的效率。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432只,按性别及日粮类型随机分为2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肉仔鸡每日限量饲喂,饲喂水平分别为正常采食量的95%、80%、65%、50%,每日定量供给肉仔鸡高、中、低3个水平的高蛋白低能基础日粮及由饲喂水平决定的定量淀粉,进而使肉仔鸡每日采食能蛋比(代谢能/粗蛋白)不同的12种日粮。试验初和试验末分别进行屠宰试验,以测定肉仔鸡体成分。结果显示:(1)日粮能量水平、蛋白水显著影响了肉仔鸡试末体重、体蛋白重及体脂肪重(P<0.05);(2)日粮能量水平、蛋白水平显著影响了肉仔鸡平均每日体增重、体蛋白增重及体脂肪增重(P<0.05);(3)随日粮能蛋比的增加,日粮蛋白沉积为体蛋白的效率先线性增加,后保持稳定,日粮能蛋比达到69.28 MJ/kg时,公母肉仔鸡ep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64、0.63;(4)公、母肉仔鸡日粮能量沉积为体蛋白的效率分别为0.72、0.68,沉积为体脂肪的效率分别为0.59、0.65,公、母肉仔鸡平均沉积每克蛋白需要能量32.88、34.82 kJ,沉积每克脂肪需要能量66.43、60.12 kJ。上述结果为通过营养手段改变肉仔鸡体组成及建立肉仔鸡生长预测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试验五摄入能量及蛋白质水平对4-6W肉仔鸡生长性能、体蛋白及体脂肪沉积的影响试验研究了4-6周龄肉仔鸡每日摄入不同水平的能量及蛋白对其生长性能及体组分的影响,旨在确定日粮能蛋比与日粮蛋白沉积为体蛋白的效率间的函数关系及日粮能量沉积为体蛋白及体脂肪的效率。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432只,按性别及日粮类型随机分为2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肉仔鸡每日限量饲喂,饲喂水平分别为正常采食量的95%、80%、65%、50%,每日定量供给肉仔鸡高、中、低3个水平的高蛋白基础日粮及由饲喂水平决定的定量淀粉,进而使肉仔鸡每日采食能蛋比(代谢能/粗蛋白)不同的12种日粮。试验初和试验末分别进行屠宰试验,以测定肉仔鸡体成分。结果显示:(1)日粮能量水平、蛋白水平及肉仔鸡性别均显著影响了肉仔鸡试末体重、体蛋白重及体脂肪重(P<0.05);(2)日粮能量水平、蛋白水平及肉仔鸡性别均显著影响了肉仔鸡平均每日体增重、体蛋白增重及体脂肪增重(P<0.05);(3)随日粮能蛋比的增加,日粮蛋白沉积为体蛋白的效率ep先线性增加,后略有下降并逐渐稳定,日粮能蛋比达到69.28MJ/kg时,公母肉仔鸡ep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58、0.56,当日粮能蛋比小于69.28时,公母肉仔鸡ep与能蛋比间的线性方程分别为ep=0.010Re/p、ep=0.009Re/p,方程决定系数分别为0.988、0.989,经F检验,两方程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4)公、母肉仔鸡日粮能量沉积为体蛋白的效率分别为0.70、0.65,沉积为体脂肪的效率分别为0.75、0.81,公、母肉仔鸡平均沉积每克蛋白需要能量34.04、36.38kJ,沉积每克脂肪需要能量52.12、48.32kJ。上述结果为通过营养手段改变肉仔鸡体组成及建立肉仔鸡生长预测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试验六AA肉仔鸡生长机制性预测模型的验证试验旨在对比模型预测数据与饲养屠宰试验数据,进而对所建立的AA肉仔鸡生长机制性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饲养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7日龄AA肉仔鸡216只,公母各半,按照性别及日粮类型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分别于14、21及28日龄对肉仔鸡进行称重,并记录肉仔鸡采食量;试验末即28日龄,每个重复选取体重接近该重复平均值的肉仔鸡2只进行屠宰,测定各体组分含量。同时,将肉仔鸡初始体重、性别、饲喂天数及日粮能量、蛋白水平等数据输入到模型中,以对肉仔鸡采食量、体重及体成分重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模型预测值与肉仔鸡生长实测值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试验全期累积采食量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对偏差在0.4-3.8%之间,试验末体重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对偏差在0.9-6.6%之间,试末体水分、体蛋白、体脂肪与体灰分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对偏差分别在0.3-8.9、0.8-8.9、3.0-8.4与4.8-10.8%之间,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基本准确,具有较好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