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过渡金属磷系化合物半金属铁磁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h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自旋电子学材料由于其具有电荷和自旋这两个自由度同时在固体中被利用进行信息的存储和处理,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今的计算机芯片已经达到亚微米尺度,为了提高信息存储和处理能力,器件尺寸将会小到数十纳米、甚至几个纳米,这就要求相关材料在纳米尺度上仍然具有高自旋极化率以及优良结构的稳定性和性能稳定性。在自旋电子学材料中目前研究最多的是稀磁半导体材料,它的自旋极化率虽然可高达100%,但当其尺度降到纳米量级后稀磁半导体内磁性原子太少而导致性能下降,甚至消失,因此它并不是制备纳米尺度的理想电子器件。这对相关材料提出了很高要求,要求它们在器件尺寸降到纳米尺度时,仍能保持自旋取向的高度一致和优良的结构及性能稳定性。在这方面,过渡金属磷化物闪锌矿相有较宽的非金属能带带隙,并且同时具有足够高的居里温度和接近100%的自旋极化率,绝大多数为半金属铁磁体,且与半导体相容。由于它们的性能明显优于稀磁半导体,因此被认为是未来纳米尺度自旋电子学器件的理想组件。  本文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广义梯度近似(GGA)下,采用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PWP)方法,对闪锌矿结构的3d过渡金属磷系化合物XY(X=V、Cr、Mn,Y=P、As、Sb)的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通过分析它们的能带结构、态密度、磁矩等。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闪锌矿结构的3d过渡金属磷系化合物XY(X=V、Cr、Mn,Y=P、As、Sb)中除MnP、MnAs外其余均为半金属铁磁体。半金属铁磁性来源于过渡金属(V、Cr)的3d中的t2g分别和磷系(P、As、Sb)np杂化并且杂化的态进行了劈裂,形成成键和反成键态。  2.分态密度分析表明,对过渡金属磷化物s态在费米能级处对总态密度的贡献几乎为零;p态有少量的贡献,在费米能级处主要的贡献是d态提供,它主要来自过渡金属原子V、Cr、Mn。  3.VP、VAs、VSb总的磁矩为2.00μB,V的磁构型为3d2;CrP、CrAs、CrSb总的磁矩为3.00μB,Cr的磁构型为3d3。该结果说明Cr的磷系化合物比V的磷系化合物有较强的铁磁耦合。但Mn的磷系化合物中MnP总的磁矩为2.42μB,MnAs总的磁矩为3.70μB,总磁矩不是μB的整数倍,说明这两种化合物只是近似的半金属铁磁体,并不是真正的半金属铁磁体。  上述结果与已有的理论计算结果比较符合的,此外我们还得出了相关的一些规律,并对此做了解释,这对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其他文献
判断一个量子态的可分性问题是量子信息论的基本问题之一。量子不可分态首先由Einstein,Podolsky,Rosen和Schr(o)dinger发现,这是量子力学最迷人的特征之一。而且,在六十多年后,它
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是描述电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实验数据的不断积累,标准模型已被证明是迄今为止描述微观粒子相互作用规律的最完美的理
自从七十年代初DDS即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提出以来,DDS技术就以其优异的频率切换速度和频率分辨率得到广泛的关注,同时吸引了大批科学家的研究,DDS技术因此得到快速的发展。由
当激光脉冲作用到靶材时,会在短时间内使靶材表面熔化、蒸发、电离,产生电离态气体,我们称之为激光诱导等离子体(Laser-induced Plasma,缩写LIP)。探测LIP发射光谱,实现等离子体诊断
同时表现出铁电性和铁磁性(或反铁磁性)的材料,称之为磁电多铁材料。由于在自旋量子器件、信息存储器、传感器等方面的巨大应用价值,多铁材料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最近,有关非磁性元素、过渡金属元素或稀土元素掺杂稀磁半导体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关注。本论文,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对不同元素掺杂PbTiO3的磁性进行了理论研究。作为典型的强关联材料,NiO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吸引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它在催化剂和自旋电子学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电磁场中,当额外维具有不同拓扑结构和数量时的Casimir效应。第一章,本文对Casimir效应的研究现状,应用和计算进行了综述。第二章主要对本文要研究的几种特定的
等离子体面壁材料(Plasma Facing Materials,PFM)可显著影响磁约束聚变装置的约束性能。在聚变装置放电过程中,高粒子流和能流会持续轰击等离子体面壁材料,侵蚀偏滤器靶板,进而产生各种杂质。这些杂质不断聚芯,最终将严重污染燃料等离子体、降低装置约束性能,甚至中止放电。因此,寻找一种能够承受高粒子流和能流轰击的、适合连续放电并且只产生较少杂质粒子的等离子体面壁材料,是一项必要的艰巨
学位
5月20日,在山西运城市,“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F型三系杂交小麦研究与应用”项目推进会召开。“F型三系杂交小麦研究与应用”是2013年度全国科技支撑计划“生物种业”
1995年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在实验上的实现开创了BEC领域的新天地,尤其是Feshbach共振理论和冷却技术的发展,更加促进了超冷费米气体性质的研究。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
弹指一挥间,我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二十几年,经历了传统数学与新课程改革的过渡,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教师灌输知识一学生被动吸收一机械记忆一反复练习一强化储存的过程,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