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荷载作用下改进型钢框架梁柱节点累积损伤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rin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较之传统梁柱节点,改进型钢框架梁柱节点能够实现循环荷载作用下塑性铰的外移,保护梁端焊缝或连接件,改善节点延性及耗能能力。未计及后屈服材料退化影响时,数值模拟结果通常对节点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偏高,而塑性变形能力偏低。考虑累积损伤的本构模型,则可实现对其滞回耗能能力和损伤退化过程的模拟,修正上述不足。论文考虑累积损伤效应,对梯形加宽扩翼型节点、焊接扩翼-狗骨型节点、梁端加强-翼缘单盖板螺栓全拼接节点等三类构造形式,通过对比三折线本构模型下改进型钢框架梁柱节点的模拟,分析了滞回性能和承载力演变、退化机理。论文的主要工作含三个方面:(1)结合既有试验成果,对改进型钢框架梁柱节点进行循环荷载作用下塑性铰形成过程、应力分布和节点破坏过程分析,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不同构造的节点都能实现塑性铰外移,塑性区的应力分布能够反映节点的强度退化。(2)采用基于塑性变形的损伤指数模型和基于循环过程中的累积损伤本构模型,分析了考虑损伤和不考虑损伤情况下的节点滞回曲线、退化特性和耗能系数之间的差异,探讨梁构件不同翼缘宽厚比、腹板宽厚比对损伤情况下节点滞回性能的影响,讨论了不同节点形式的损伤退化过程及其机理。(3)通过对一榀四层钢框架模型进行强震作用下动力时程分析,考察了顶层位移时程曲线在损伤和无损伤情况下的变化情况,对层间位移和层间位移角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对钢框架的抗震能力及其累积损伤机理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笔者所在学校也在进行轰轰烈烈的课改,并尝试利用“课案导学问题探究”创建高中数学高效课教学模式.笔者有幸参与其中,并深刻体会到该教学法较之传统教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相继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及其配套文件,提出了“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向社会资本开放售电业务,多途径培育售电侧市场竞争主体”等售电侧市场改革内容。售电侧放开后,多家售电公司陆续成立,这些售电公司需要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并在价差返还机制、偏差考核机制等我国独创市场机制下
由于对气体放电理论的研究涉及多学科交叉以及受到测量气体放电过程中各种参数所需的先进仪器的制约,到目前为止,在气体放电理论很不完善的情况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还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模拟试验和真型试验不仅都存在各自的不足,而且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特别是超特高压输变电系统外绝缘的选择涉及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长空气间隙和绝缘子长串的放电特性,如果仍依赖于全电压、全尺寸下各种复杂环境中的试验,不仅很不
学位
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科学、合理的考试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助于促进高职教学.本文从高职教育专业考试
柔性机器人接触碰撞动力学本质上是一种非定常、变拓扑、非线性的动力学过程,建立合理的接触-碰撞模型是解决柔性机器人碰撞动力学问题的关键。为正确估计由于碰撞引起柔性机器人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变化,本文针对机器人工作时与其工作环境发生碰撞的情形,在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柔性机器人的碰撞动力学效应。在此所研究的系统是由n根柔性的或者刚-柔混合的长细杆,通过转动铰连接起来的链式机器人系统。柔性
随着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数量大大增加,质量也不断提高,继电保护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也大大增加。这对传统的继电保护管理方法和工作方法带来了挑战。目前电力系统计算软件图形化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整定计算领域中的一系列应用软件得到了推广,这些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为提高继电保护工作的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软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网络化程
研学旅行作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主战场”,随着地理新课标的问世,成为中学地理教育研究的热点.我国辽阔的疆域孕育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建筑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建
本文紧紧围绕配电网故障诊断方法的改进这个主题,着眼于改进人工智能方法在配电网故障诊断系统应用,分析了各种人工智能方法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特点,加强了数据挖掘技术在配电网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本文首先讨论了配电网故障诊断的要求和意义,以及当前采用的故障诊断方法和存在的问题,随后对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且尝试将数据挖掘技术中常用的粗糙集理论、神经网络技术和决策树的方法应用于配电网中。本文尝试将粗
当互联网高喊颠覆、洗牌,杀进传统行业时,不少传统企业早已感受到了发展危机。他们从自身优势出发,积极拥抱互联网,创造了适合自身情况的新模式。星巴克:被互联网拯救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