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复杂钙钛矿氧化物异质结呈现的丰富物理效应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热点。这种由强关联体系材料组合构成的异质界面可出现多种形式的界面耦合效应,例如电荷转移、轨道重构和跨越界面的化学键等,导致完全不同于单体材料的新奇物理效应,例如氧化物界面二维电子气,二维铁磁性,超导电性和磁性共存以及电场调控Rashba效应等。部分钙钛矿氧化物中存在着有序排列的氧空位缺陷,形成了新的类钙钛矿晶体结构,如ABO2.5钙铁石氧化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杂钙钛矿氧化物异质结呈现的丰富物理效应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热点。这种由强关联体系材料组合构成的异质界面可出现多种形式的界面耦合效应,例如电荷转移、轨道重构和跨越界面的化学键等,导致完全不同于单体材料的新奇物理效应,例如氧化物界面二维电子气,二维铁磁性,超导电性和磁性共存以及电场调控Rashba效应等。部分钙钛矿氧化物中存在着有序排列的氧空位缺陷,形成了新的类钙钛矿晶体结构,如ABO2.5钙铁石氧化物,ABO2无限层氧化物等。我们发现将类钙钛矿结构和钙钛矿结构氧化物组合形成界面对称性失配的异质结,可以引入新的界面耦合效应,是探索强关联氧化物体系的奇异物性和开发氧化物复合功能器件的新途径。本文设计将钙钛矿锰氧化物与类钙钛矿钴氧化物组合构成异质界面,系统研究了界面耦合作用结合衬底应力对异质结磁性特别是磁各向异性的调控,发现了界面电子轨道占据态的变化规律。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001)取向的(LaAl O3)0.3(SrAl0.5Ta0.5O3)0.7(LSAT),SrTiO3(STO)和KTa O3(KTO)单晶衬底上制备了高质量的LaCoO3-δ/La2/3Sr1/3MnO3/LaCoO3-δ(LCO/LSMO/LCO)三层膜,研究了不同应力下异质结的垂直磁各向异性。特别地,通过插入缓冲层的方法,在KTO衬底上实现了高达~2.2%的张应力。我们发现,在STO和KTO衬底上的三层膜中的LSMO表现出显著的垂直磁各向异性,并且垂直磁各向异性能随着张应变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值达~3.9×106 erg/cm3。这一结果表明,界面耦合效应克服了张应变导致的磁弹耦合作用,后者支持面内易磁化。与此不同,在小应变的LSAT衬底上的三层膜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垂直磁取向。结果表明,张应变增强了界面耦合效应,导致了异质结的垂直磁各向异性。2.制备了高质量的(110)取向LaCoO3-δ/La2/3Sr1/3MnO3/LaCoO3-δ(LCO/LSMO/LCO)三层膜,发现了反常的面内磁各向异性,阐明了界面处3d电子轨道重构和自旋取向之间的关联性及其对宏观磁性的影响。不同于(110)取向单层LSMO薄膜的[001]轴向易磁化方向,LCO/LSMO/LCO三层膜的易磁化方向转变为[1(?)0]轴向。X-射线吸收谱和线性二色谱的实验结果表明,三层膜结构中LSMO层Mn的dx2-y2和d3z2-r2轨道能级发生了重构,优先占据态变成了dx2-y2轨道。而LSMO单层膜的优先占据态为d3z2-r2轨道。这种轨道重构效应是源于界面Mn、Co离子的dx2-y2轨道耦合,借助于O的2p轨道。这种耦合导致了能量更低的键合能级、以及Mn离子向Co离子的电荷转移。根据Bruno模型中轨道和自旋两个自由度之间的强耦合关系,可以理解LSMO层的易磁化方向在面内发生的90°的旋转。3.利用对称性不同的LSMO和YBaCo2O5+δ(YBCO)在(001)-SrTiO3衬底上制备了高质量的(001)-LSMO/YBCO/STO异质结,发现了反常垂直磁各向异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YBCO为缺氧双钙钛矿结构,其A位阳离子和氧空位的排布高度有序,形成了[Ba O]层和[YOδ]层沿[001]方向交替堆叠的周期性结构。磁性测量结果显示,异质结中的LSMO层具有垂直磁各向异性,各向异性常数达到了~4×106 erg/cm3,比磁弹耦合产生的面内各向异性大两个数量级。X-射线吸收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均证实了LSMO/YBCO界面处发生了轨道重构,导致Mn离子的eg电子优先占据d3z2-r2轨道,从而出现了垂直各向异性。我们还进一步讨论了其内在物理机制:Mn和Co的配位场分别为MnO6八面体和CoO5五面体,两者通过界面处的O离子耦合形成共价键,使得重构后的d3z2-r2轨道能量更低。此外,我们还在(110)取向STO衬底上制备了(110)-YBCO/LSMO/STO异质结。结构分析表明(110)取向YBCO薄膜仍然保持了高质量的A位有序外延生长,其有序方向为面外倾斜45°的[100]或[010]轴向。在此异质结样品中,LSMO层的易磁化方向从单层膜的[001]轴向转动到了[1(?)0]轴向,各向异性常数达到了~106 erg/cm3。这一工作初步展示了基于双钙钛矿/钙钛矿结构异质界面设计构筑人工界面自旋结构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量子计算被认为是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利用量子态的叠加与纠缠性质,量子计算在处理某些问题上有具有经典计算无法比拟的优势。构成量子计算系统的基本单元是量子比特(qubit)。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对可用于实现量子计算的多种物理系统(如离子阱,量子点,核自旋,氮空位色心,冷原子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实现可实用化的量子计算系统,量子比特的可扩展性尤为重要。在这方面,超导量子系统被认为是
费米子-玻色子耦合格点模型是研究强关联量子多体系统十分重要的模型,它从量子场论的思想和关联电子系统的物理实质出发,对玻色子序参量的量子涨落直接进行设计,并耦合费米子与玻色子涨落,制造整个体系的新型临界行为。本文利用有限温行列式量子蒙特卡洛算法,对两类费米子-玻色子格点耦合模型——三维紧致量子电动力学与费米子耦合格点模型和Yukawa-SYK模型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充分的研究,讨论了退禁闭相变和非费米液
由于具有低的还原电势(-3.04 V vs.SHE)和较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 h g-1),锂金属成为高比能电池理想的负极材料。然而,诸如锂枝晶生长和低库仑效率等问题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本论文将重点研究多孔碳材料中的锂金属储存机制和碳集流体上的锂金属沉积。多孔碳通常具有高的储锂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但多孔碳的储锂机制一直存在争议。我们研究了热解碳在不同电位区间的储锂储钠方式,并在含有碳化铁的
得益于激光冷却原子技术的发展,1995年人们第一次实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超冷原子为我们能够精确的控制原子相互作用和完全新的参数下研究量子现象和物质的奇异态提供了新的实验平台。在平均场下塌缩的玻色-玻色混合气体,在考虑Lee-Huang-Yang(LHY)修正后,系统形成自束缚的液滴态。在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准二维玻色混合气体中的量子液滴的稳定性和相应的相图,以及三组分玻色气体中的Bor
拓扑材料凭借其新奇的物理特性和潜在的物理应用,近几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凝聚态科学家的关注。从最初物理学家们对诸如量子霍尔效应现象的难以理解到现在可以见微知著、硕果累累,拓扑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漫长过程。伴随着密度泛函理论的不断发展,计算物理学家们甚至可以高通量的计算和预测成千上万的拓扑材料,为实验和理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研究平台。在本论文中,我将首先在第1章从拓扑理论的发展讲起,介绍相关理论的
非常规超导电性包括铁基超导电性是当代凝聚态物理研究的核心,其超导起源问题尚未解决。研究铁基超导体的正常态物性和超导电性的相互关系对理解这个问题非常重要。铁硫属族化合物FeSe1-xSx和FeSe1-yTey是等电子替代的超导体系,结构简单,但物性丰富(包括超导序、电子向列序、反铁磁序相关物理)。尤其是该体系中没有插入层和额外载流子掺杂效应的影响,因此为研究非常规超导体本征的正常态和超导态物性提供了
以光为信息载体实现信息传递的光通信技术,凭借优异的速度传输性能和强大的信息容量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其中,与成熟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制造工艺兼容的各类有源、无源的硅基光子器件逐渐成为短程光通信中最具前景的技术。在这些光电子器件中,基于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实现光信号探测的光子型光电探测器,承担着光电转换的重要功能。目前硅基光电探测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可见光谱范围(0.4-0.7μm),
等离子体加速具有不受电离阈值的限制和极高的加速梯度等特性,为实现台面式粒子加速器提供了理论依据。近年来,随着啁啾脉冲放大技术的发展,基于超强超短激光驱动的等离子体电子加速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已日臻成熟。加速出的相对论电子束可以通过Betatron振荡、逆康普顿散射等过程产生次级的辐射源,该X射线脉冲具有脉宽短、亮度高和源尺寸小等优势,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超快研究方面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
由于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了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交通运输网以及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等,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储能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我们继续投入大量的时间去解决锂离子电池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使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负极与电解液或固态电解质之间较差的界面稳定性和兼容性便是其中亟需解决的问
自激光诞生以来,更高的光强就一直是光学领域不断探索的重要研究目标之一。随着超短超强激光技术的发展,如今人们已经能够在实验室中产生光强大于1023W/cm2的极端光场。这样的光场能够用于驱动电子质子加速、X射线产生以及光核反应等强场物理研究,加深对物质非线性的理解,成为各国纷纷大力发展的重要实验设施。然而随着飞秒脉冲光强的不断提高,主脉冲之前的预脉冲与自发辐射基底等噪声成分的光强也会随之提升,并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