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荒漠化导致了以风蚀为主要特征的土地退化,我国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受荒漠化影响严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研究新型的沙漠化防治手段已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迫切需要,通过在沙漠表层构建人工固结层改良土壤性质、进而恢复生态植被,是沙漠地区生态建设的新思路。本文以库布齐沙漠多种荒漠植物为研究对象,于2016-2017年开展了野外取样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在结皮作用下,下层沙化土壤的改良效应,探索了多种荒漠植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荒漠化导致了以风蚀为主要特征的土地退化,我国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受荒漠化影响严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研究新型的沙漠化防治手段已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迫切需要,通过在沙漠表层构建人工固结层改良土壤性质、进而恢复生态植被,是沙漠地区生态建设的新思路。本文以库布齐沙漠多种荒漠植物为研究对象,于2016-2017年开展了野外取样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在结皮作用下,下层沙化土壤的改良效应,探索了多种荒漠植物对人工固结层的响应,人工固结层与荒漠植物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时效性规律。研究结果对荒漠化地区今后的生态植被恢复、生态环境建设和荒漠化治理有重要意义。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1)揭示了不同类型的结皮及其下层土壤性质的空间差异性。从物理结皮到藻类结皮、苔藓结皮,结皮的厚度、含水率、大团聚体(>250 μ)含量、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逐渐增大,结皮的容重则不断下降,生物结皮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有明显的改善。此外,结皮的改良效应在上层土壤(结皮下约0-12 cm深度)中较为显著,在下层土壤中则迅速减小。(2)探讨了人工固结层对土壤性质的改良效应。使用粉煤灰和PAM构建人工固结层,人工固结层的形成有效地改善了土壤孔隙结构,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毛管孔隙度,提高了土壤的持水保水能力。人工固结层引起了土壤pH、电导率和全氮、全磷含量的升高,升高的程度随着粉煤灰使用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但是并不显著。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到对土壤改良效应最优的配比是10%粉煤灰和0.012%PAM组合。(3)粉煤灰和PAM构建的人工固结层推迟了油蒿的出苗时间,对2016年油蒿的生长量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随着粉煤灰用量的增大而增加。但是,低(5%粉煤灰)、中(10%粉煤灰)配比粉煤灰能保证油蒿地径的生长,低配比粉煤灰对2016年9月-10月的油蒿总鲜重、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和地下部分干重已无显著消极影响。对油蒿出苗和2016年生长效果最优的配比是5%粉煤灰和0.006%PAM组合。(4)与2016年相比,2017年油蒿的株高、地径和叶片数都呈上升趋势,粉煤灰对油蒿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尤其是在低、中粉煤灰配比的人工固结层上,粉煤灰的积极作用开始超过消极作用。对2017年油蒿生长的效果最优的配比是5%粉煤灰和0.006%PAM组合,对土壤改良和2016年、2017年油蒿生长的效果最优的配比是5%粉煤灰和0.006%PAM组合。(5)在人工固结层上种植柠条、杨柴和披碱草,3种植物的株高和地径对人工固结层的耐受程度分别为:杨柴>柠条>披碱草;人工固结层对植物叶片生长的消极抑制作用较小,3种荒漠植物叶片生长对人工固结层的适应性的优劣顺序排序为:披碱草>柠条>杨柴;从生物量情况看,3种植物对人工固结层适应性的优劣排名为:披碱草>杨柴>柠条。人工固结层的最优理论配比对柠条、杨柴和披碱草的生长和生物量增长也是适宜的,研究结果在荒漠化防治工程上具有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冠菌素(coronatine,COR)是丁香假单胞菌某些致病变种产生的次生代谢物,其结构和功能与茉莉酸甲酯(MeJA)和脱落酸(ABA)相似,能够提高植物抗逆性、诱导次生代谢、抑制发芽、促进器官脱落等,作为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前景可观。目前COR主要依靠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现有野生菌株产量低,种质资源有待进一步发掘,其合成调控网络的研究也不够全面透彻,制约了 COR产量的进一步提升。本研究通过
马铃薯卷叶病毒属(Polerovirus)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能侵染多种重要经济作物,造成严重的病害和产量损失。芸薹黄化病毒(Brassica yellows virus,BrYV)是由本实验室首次发现的一种能侵染十字花科多种作物的马铃薯卷叶病毒属新病毒。与该属其他病毒类似,其基因组具有6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其中ORFO编码P0蛋白。目前,该属已有多
稻瘟病是在世界各水稻产区广泛发生、危害极大的真菌性病害,深入研究稻瘟病菌的致病机理有助于发现控制稻瘟病及其它真菌病害的新途径。尽管已有许多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解析了稻瘟病菌的致病机理,但是关于基因转录后调控在稻瘟病菌致病性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还很缺乏。在前期工作中,本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通过筛选从稻瘟病菌的ATMT突变体库中获得一株在OTA平板上生长缓慢的突变体LF13,遗传杂交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的生长缺陷与潮
肾上腺是动物机体非常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其髓质合成和分泌的儿茶酚胺类激素(Catecholamines, CATs)在机体维持内稳态平衡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已有的研究证明,包括miR-375在内的miRNAs在调节众多内分泌激素(如胰岛素、雌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到目前为止,miRNAs对于CATs合成和分泌的研究较少。作者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miR-375高表达于肾上腺,但
附着胞的形成和侵染菌丝扩展是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侵染循环中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两个侵染步骤受到Pmk1-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但位于该信号通路上游的MEK激酶MST11的激活机制尚未清楚。因此,作者在本研究中详细解析了 Mst11的激活机制。首先,通过结构域分析发现,MST11 含有Sterile alpha motif(SAM domain)、Ras associa
生物钟对于生物体提前“预知”环境,做出改变从而更好的适应环境、提高效率、节约能量等具有重大生理意义。不同物种间的生物钟核心振荡器调控机制非常保守,都是基于正/负调控因子组成的转录和翻译的负反馈调控环路。粗糙脉孢菌是研究生物钟的最佳模式生物之一,在粗糙脉孢菌中,正调控因子WHITE COLLAR complex(WCC)作为转录激活因子激活frequency(frq)基因的转录,当细胞内FREQUE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I)表达在有核细胞表面,递呈内源性抗原至CD8+T淋巴细胞,使其识别并清除病毒感染的细胞或癌细胞。近三十年来人和鼠MHC I类分子抗原加工和递呈的相关研究颇为广泛。但有关猫MHC I(Feline Leucocyte Antigen,FLA I)分子多态性的研究报道较少,尤其是在结构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猫
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是危害世界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之一。目前,已有40多个抗白粉病位点在不同的小麦染色体上被鉴定出来,但由于小麦白粉病变异速度快,许多抗性基因功能降低或丧失,因此发掘并有效利用抗病新基因是当前小麦抗病育种的关键。野生二粒小麦是小麦的近缘种属,是小麦抗病品种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本研究选用来自以色列的野生二粒小麦IW172与栽培
植物乳杆菌不仅在发酵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还是人体肠道内的原籍菌,具有多种益生功效。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氧化胁迫会造成蛋白质和DNA等生物分子的氧化损伤,是影响植物乳杆菌在发酵食品中存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转录组学方法对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AUH2抗氧化胁迫反应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离和鉴定,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抗氧化胁迫反应中的功能转录因子及其靶基因进行
哺乳动物中,精子进入雌性生殖道,停留在输卵管峡部。L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峰来临后,成熟的卵母细胞-卵丘细胞复合体(Oocyte-Cumulus complexes,OCCs)从卵泡中排出释放进入输卵管壶腹部,精子才恢复活力朝向受精部位运动,最终与卵母细胞结合,完成受精。精子朝向卵母细胞运动的现象被认为是精子的趋化作用。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输卵管壶腹部产生的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