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治疗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miandiad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观察刮痧对颈型和神经根性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2.比较刮痧疗法改善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的疗效差异,为颈椎病的刮痧适宜证型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椎病患者根据x线片和主要的临床症状分为颈型组和神经根型组,每组各33例。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刮痧疗法,同样的刺激强度,刮拭颈部和双上肢。操作:用直线刮法刮拭颈部正中即刮拭督脉循行区域,从风府穴向下刮至陶道穴;直线刮法刮拭颈部脊柱两侧膀胱经循行区域,从天柱穴向下刮至风门穴;直线刮法和弧线刮法刮拭刮颈部左右两侧分别从风池穴、完骨穴刮至肩井穴,从肩上过肩井穴并延长至肩头。刮拭上肢沿手阳明大肠经脉循行区域,即从肩上的肩髃穴向下刮,经过曲池穴,直到合谷穴。15min/人/次,2次/周,共治疗8次。观测指标:简式MeGill疼痛量表、颈部压痛测量、颈部活动度、颈痛量表(NPQ)。疗效评价标准:四个指标每4次治疗前后的变化差值和总疗程前后的累积效应。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诊断标准。观测时点:在患者入组时、第4次刮痧治疗后、第8次治疗后,填写临床病例报告表。运用SPSS19.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差异,以P<0.01作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1)共纳入66例受试者,脱失11例,颈型27例,神经根型28例。11例患者未坚持治疗予以剔除。年龄最大者59岁,年龄最小者25岁。平均年龄48.82岁。病程最短者15个月,病程最长者87个月。两组病程、年龄、男女构成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颈型自身前后对照,简式MeGill疼痛量表、颈部压痛测量、颈痛量表(NPQ)治疗前后有差异,有统计学差异,活动度无统计学穴差异。神经根型自身前后对照,简式MeGill疼痛量表、颈痛量表(NPQ)、活动度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  (3)两型进行组间比较,颈型简式MeGill疼痛量表、颈部压痛测量、颈痛量表(NPQ)较神经根型改善更加明显,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4)总有效率,颈型总有效率高于神经根型总有效率。  结论:  (1)刮痧治疗颈椎病安全有效。  (2)刮痧治疗颈椎病对于改善疼痛有较好的疗效。  (3)刮痧治疗颈型颈椎病较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事实已经证明,现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心理负担过重,压力过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应该切实引起高度重视,全社会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中小学生负担。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应该切实引起高度的重视。  学生负担过重,不仅仅指的是课业负担,也包括心理负担以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仅就学生课业负担,有调查表明,现在学生课业负担繁重,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在农业实践中一直当作用地养地和提高产量的一项措施。据估计,它们每年可以固氮达90×10~6吨。据苏联1978年报告,在应用根瘤菌作为种子接种剂方面
目的:以电针疗法为干预手段,通过对胃、小肠、大肠的合穴及下合穴分别给予单独电针刺激,观察水通道蛋白AQP3及AQP3mRNA的表达,从而明确电针对功能性腹泻的合穴与下合穴之差异,为临
期刊
蓖麻籽(Ricius communisl)含有丰富的油脂及蛋白质。以往曾因榨过油的蓖麻籽粕中含有毒性很高的蓖麻毒蛋白(Ricin),限制了它的饲用价值。近年已分离出蓖麻毒蛋白,经动物实验
2002年,中国海监总队在国家海洋局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在国家海洋局机关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为契机,以加强海监队伍建
目的本实验以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切断迷走神经为干预手段,分析探究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机制。方法选取62只健康、未孕的雌性SD大鼠,体重180-220g,完全随机分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