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聚苯胺微纤维的合成及磁阻效应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un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材料尺度持续降低,材料按维度可分为零维、一维和二维材料。由于尺度进入纳米级,材料就会表现出与块体材料不同的性能,而随着有机电子学的发展,低维导电聚合物以其优异电学、光学、磁学等的物理化学特性在光电器件、传感器、显示器、存储设备、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一维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性,在使器件柔性化的方向有着重要推动作用,而一维有机导电聚合物由于其独特的掺杂机制、容易合成和本身具有柔性特性等特点使其在有机柔性器件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在一维导电聚合物结构的众多性质里,有机磁阻效应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点,这能够推动其在磁存储器、磁传感器等领域的实际应用。近年来研究表明,导电聚合物的纳米结构形貌对其性质有很大的影响,磁性能也是:目前,一维有机纤维中的磁阻现象只能在基于一维纤维形成的二维结构中被发现,而在单纯的一维结构并没有发现,合理解释在单纯一维纤维中观测不到有机磁阻现象的原因是推动一维材料发展所必须解决的科学问题。本论文中,通过合理设计一维有机导电聚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来控制其结构形貌,采用自组装的方法诱导合成了结构规整的螺旋聚苯胺微米纤维,通过扫描电镜、吸收光谱对合成的聚苯胺微纤维进行了结构表征,重点研究了聚苯胺微纤维的电荷输运机制和磁阻性质。主要内容如下:1.首先在有机相中通过樟脑磺酸诱导合成聚苯胺分子,通过一次性加入氧化剂的方法调节聚苯胺分子的状态,随后加入不良溶剂得到聚苯胺微纤维结构。通过合理控制良溶剂与不良溶剂的比例,发现当良溶剂比例达到35%时可得到形貌规则、长度大于20μm的螺旋聚苯胺微纤维。经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表征显示聚苯胺微纤维的掺杂度为65%。2.通过分析不同的测试方法,实验对比了蒸镀电极的方法和两端点银胶的方法,最终选用了最为合适的两端点银胶的方法来制备测试器件。在采用自组装方法制备出的单根聚苯胺微纤中发现了明显的磁阻效应。首先,电流-电压特性分析表明单根聚苯胺微纤维中的电荷输运模型具有典型的偏压依赖特性,偏压依赖的转移特性是因为聚苯胺链中相邻“金属岛”之间的耦合作用。然后,磁阻分析观察到了正负磁阻效应,并且在50 K时发现了明显的磁阻效应(>1%),性能高于之前的研究结果。在高温90 K下观察到正负磁阻的转变,并且磁阻效应具有明显的偏压依赖特性,这是电子波函数收缩效应、量子退相干效应和局域态耦合效应的组合或竞争的结果。综合研究表明,相比于由一维聚苯胺微纤维组成的二维结构,单根聚苯胺纤维中能够提供电荷跳跃的自由网络是产生有机磁阻的必要条件。
其他文献
本文以伊洛河河滩相软土为研究对象,利用沉降板对路堤荷载作用下的软土地基沉降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观测,获得了大量的沉降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研究,推算出沉降系数m_s和固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产妇产后乳胀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200例,其中100例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进行品管圈活动管理者为实验组,另
目的:观察清康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80例患者分为中药灌肠组(治疗组)和口服药组(对照组),每组各90例。治疗组给予清康灌肠液保留灌
桥梁是交通运输线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的健康状态对确保道路畅通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外频繁出现桥塌人亡的重大事故,使得桥梁健康检测与损伤识别成为众多学者和工程师们研究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平的变化,探讨Lp-PLA2与患者的临床特征
随着我国税收政策的持续更新与发展,企业逐渐有更加广阔的纳税筹划范围。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只有做好相应的纳税筹划工作,才能使得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达到财务管理中的相应目
兰州理工大学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
分析做好施工现场物资管理的意义以及目前企业施工现场物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检索国内大型的中文文献数据库CNKI(1959-2019)、WF(2001-2019)和VIP(1989-2019)中与八邪穴相关的临床研究类文献。对文献中所涉及疾病进行统计汇总,记录每一
7柞蚕白僵病7.1分布与危害柞蚕白僵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在所有柞蚕真菌性病害中发病最多,危害最重,因病蚕死后尸体硬化并被覆白色粉状物而得名,又称硬化病。该病主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