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括约肌肌肉主动力对下尿路力学响应影响的研究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sain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尿路疾病和战创伤性尿道损伤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重要因素。目前下尿路梗阻类疾病的检查手段大多是基于尿流率、压力等侵入性尿动力学的检查,会对患者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影响,而且这些方法会受到患者在检测期间出现的咳嗽、打喷嚏等剧烈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所以有必要进行下尿路的生物力学研究,完善下尿路模型,为现代医学提供理论指导。当前下尿路模型存在各种问题,例如材料模型的简化、物理模型不够准确,最重要的是控尿机制的不完善,没有考虑控尿过程的力学响应。本文目的在于建立高仿真度且下括约肌具有肌肉主动力响应的男性下尿路有限元模型,在膀胱压力的作用下实现尿液与下尿路的流固耦合仿真分析,分析下尿路模型在下括约肌主动力作用下的生物力学性能。本文首先研究了骨骼肌的力学性能,建立了骨骼肌的有限元模型并确定了骨骼肌的有限元模拟方法、材料模型及其参数,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基于男性下尿路火棉胶连续包埋切片图像建立了完整的男性下尿路的几何模型,该几何模型包括膀胱、前列腺、下括约肌、尿道和尿液;将骨骼肌有限元模拟方法应用至下括约肌上,并对除下括约肌外其他下尿路器官和组织分别赋予相应的材料参数,建立下括约肌具有肌肉主动力的完整下尿路有限元模型。对膀胱施加一定压力,压力曲线为控尿期动态压力曲线,完成下尿路有限元模型的流固耦合仿真计算。对仿真计算结果中的排尿期尿道压力曲线、尿流率等参数进行有效性验证和分析,讨论模型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法。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与验证,可以发现以梁单元和实体单元共节点耦合方式建立有限元模型来分别表示骨骼肌的主动力和被动力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模拟方法。通过利用克里格插值方法合理控制有限元模型的材料参数,建立的下尿路有限元模型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对尿流率的分析表明控尿过程中下括约肌处尿液的流速最高,在第2.5s时可达1.262m/s,膀胱颈和尿道出口的流速也相对较高,在第2.5s时可达0.9784m/s。对尿道位移的分析表明下括约肌处尿道下端位移最大,靠近第2.5s时位移为0.764mm。对尿道切应力的分析表明除了膜部括约肌一处的壁面切应力较高,切应力数值可达1.8Pa;其它位置的尿道整体的切应力分布较为均匀,平均为0.7Pa左右。本文所开发的模型可以为下尿路疾病检测和术后预测提供一定依据,但是模型仍存在一些不足,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其他文献
图谱理论是代数图论与组合矩阵论共同关注的核心研究领域,它主要研究图的各种表示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图的表示矩阵主要有邻接矩阵、拉普拉斯矩阵、无符号拉普拉斯
多组分反应和后多组分反应转化是现代有机化学的有效合成工具。多组分化学领域的飞速发展与新材料、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生产以及可持续发展新技术的研究息息相关。多组分方案的
我国飞速发展的民航事业极大提升了民用航空维修业的市场竞争力。航空发压气机叶片作为航空动机核心零件之一,其工作环境恶劣,损伤形式多样。为改善我国损伤叶片国外送修现状
目的:观察温清调肠方结合灌肠治疗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口服(艾迪莎),观察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温清调肠方结合灌肠内外兼治,观察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改良Mayo评分、IBDQ量表、中医症状评分的差异。结果:1)总有效率: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χ2=3.49
柴油机由于具有热效率高、动力性和燃油经济低排放等优点正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动力,然而其所排放的微粒对人类产生了有害的影响。目前公认为解决微粒最有效的装置是微粒捕集
作为非开挖施工方法的一种,水平定向穿越因其施工精度高,地面扰动小以及适用范围广而被广泛应用在石油天然气等相关行业的管道建设中。然而,在扩孔施工中,当所遭遇为难破碎的
现代药物发现主要包括靶点的识别、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结构修饰和临床研究等阶段,而准确地确定活性分子的靶点成为影响整个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从天然药物白桦木中提
本文以豹纹鳃棘鲈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养殖密度、捕捞胁迫、拥挤胁迫、运输胁迫、光照强度对豹纹鳃棘鲈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养殖密度试验中,为初步了
微环谐振器作为集成光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器件之一,在波导通信中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但在长期的研究中,微环谐振器在线性光学效应下的稳态模型研究已经日趋成熟,本论文主题是基于非线性效应的多通道微环谐振器的研究。详细的内容可归纳如下:(1)简述微环谐振器工作原理,建立微环耦合理论模型,利用传输矩阵方法推导单环和双环输出端口的透射率公式,并分析耦合系数对微环透射率的影响。(2)针对非线性效应的影响为重点,说明
随着煤炭智能开采从概念逐步且越来越富有内涵地走向工程实践,作为其中最为关键的开采装备——采煤机也必须具备相应的智能化功能。本文立足于作者的工作岗位,结合太重煤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矿)智能开采装备研发规划,对电牵引采煤机新一代分布式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实用产品的开发。首先,根据煤炭智能开采对采煤机的智能化要求,结合太矿采煤机及其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现有水平,以及应对未来智能开采时代的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