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的活化过程及其与聚合动力学和颗粒生长的关系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Ziegler-Natta(Z-N)催化剂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催化剂,主要应用于聚烯烃生产,目前全球每年使用Z-N催化剂生产的聚烯烃产量已超过1亿吨,约占聚烯烃总产量的75%,占所有合成聚合物的三分之一。Z-N催化剂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是聚烯烃生产的主力催化剂。虽然负载型Z-N催化剂的工业化应用已经逐渐成熟,同时许多科研工作者对该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基础研究,但是在聚合反应机理,催化剂的结构与聚合反应动力学关系等问题上,仍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为此,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多种实验方法和表征手段获得了乙烯聚合以及丙烯聚合体系中不同聚合条件下的聚合反应动力学数据(包括活性中心数变化规律)以及颗粒形貌数据,并开创性地将丹磺酰氯淬灭-荧光标记法应用于研究丙烯聚合体系中活性中心在聚丙烯/Z-N催化剂初生颗粒中的空间分布情况。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进一步厘清了这类烯烃聚合体系的颗粒形成过程、活性种的活化过程及其与聚合反应动力学及产物颗粒形貌之间的关系。1.探究了主、助催化剂的预接触处理对丙烯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首先,探究了一系列丙烯聚合反应在不同的预接触处理时间下的动力学参数变化情况。实验结果显示,预接触处理会选择性失活一部分低立体选择性的活性中心,这会提高聚合产物的全同立构规整度。其次,通过对比经过预接触处理以及未经预接触处理的丙烯聚合实验组,发现预接触处理显著地改变了丙烯聚合的聚合反应动力学行为:在未经预接触的实验组中,得益于聚合反应开始时较高的活性中心浓度,催化剂在聚合反应初期就可以达到较高的破碎程度,这提高了聚合反应初期的活性中心浓度;在经过预接触处理的实验组中,聚合反应初期的活性中心浓度更低,因此需要更长的时间才可以实现催化剂颗粒较高的破碎程度,在催化剂颗粒逐渐破碎的过程中,活性中心前体不断地被释放以及活化,这体现在该实验组中活性中心浓度随着聚合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长。最后,通过对比两组实验中活性中心浓度以及聚合产物的等规度随着聚合时间的变化规律,证明了在预接触阶段或聚合过程中非立体选择性活性中心的失活与聚合期间包埋的活性中心的暴露二者之间的动态竞争过程决定了聚合反应动力学行为以及所产生聚合物的链结构分布情况。2.对比研究了同种负载型Z-N催化剂催化乙烯和丙烯聚合的聚合反应动力学行为以及聚合物颗粒形貌和结构。首先,对比了同一催化体系的乙烯及丙烯聚合的聚合动力学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与丙烯聚合相比,乙烯聚合的聚合活性很低,同时聚合体系中的活性中心的浓度也很低。其次,对比了聚乙烯产物以及聚丙烯产物的颗粒形貌以及颗粒微观结构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与乙烯聚合体系相比,丙烯聚合反应过程中催化剂颗粒实现了更高程度的破碎,形成的聚合物颗粒也更加密实,位于催化剂次级颗粒中的20nm大小的微孔数量也大大减少,说明聚丙烯片晶进入了微孔内部,并促成了催化剂颗粒的高程度破碎,这也进一步促进了活性中心前体的释放,提高了丙烯聚合体系中活性中心的浓度。通过对聚乙烯初生态聚合物聚集态的表征,进一步证实了聚乙烯片晶由于其过大的尺寸,导致其无法进入催化剂次级颗粒中的微孔,只能累积在催化剂次级颗粒的表面,这会不断覆盖催化剂次级颗粒的表面从而形成严重的传质阻力,这阻碍了聚合反应的进行与催化剂颗粒的破碎。3.探究了预接触处理对乙烯和丙烯聚合反应动力学产生的影响。首先,在丙烯聚合实验组中,预接触处理可以大幅度缩短聚合反应诱导期,提高聚合反应动力学曲线增长段的斜率以及最大聚合反应速率,并在短暂的稳定期后出现一个明显的衰减期。其次,在乙烯聚合实验组中,预接触处理大幅提高了乙烯聚合的聚合活性,提高了聚合反应初期催化剂颗粒的破碎程度,这减少了各个催化剂颗粒碎片上的传质阻力,使得聚合反应可以继续平稳地进行。总之,预接触阶段产生的活性中心改变了聚合反应初期的聚合反应动力学,这进一步改变了催化剂颗粒的破碎形式以及破碎程度,这对后续的聚合反应动力学曲线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4.使用丹磺酰氯淬灭-荧光标记法研究聚合反应过程中活性中心的空间分布情况。首先,探究了丹磺酰氯作为淬灭剂的最佳淬灭条件,使用2-噻吩甲酰氯作为对照组,得到了其最佳淬灭条件为丹磺酰氯/Al(mol/mol)=3,淬灭时间为5min。其次,将丹磺酰氯淬灭-荧光标记法应用于不同聚合时间的丙烯聚合,并对聚合产物进行了硫含量表征以及荧光显微镜表征。初步结果表明,丹磺酰氯淬灭-荧光标记法可以定性地确定不同聚合时间活性中心在催化剂颗粒的空间分布情况,同时可以通过硫含量的表征计算得到聚合体系中的活性中心浓度。本文以负载型Z-N催化剂催化的乙烯和丙烯聚合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不同聚合条件下的聚合动力学行为、催化剂的活化和失活现象以及催化剂/聚合物的颗粒形貌,并探讨了这三者互相影响的作用机理,有助于深入理解烯烃聚合反应过程中出现的传质阻力、催化剂破碎、活性中心活化等过程的作用机理,为工业催化剂的设计以及工业烯烃聚合体系的催化剂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平均气温上升越来越接近1.5℃的目标,研究气候变化的影响变得越来越迫切。减缓气候变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更是全球、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场和国内旅游市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巨大的旅游活动和由此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正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只有弄清楚旅游业的计量边界、旅游碳排放的计量边界、旅游碳源等才能理清旅游碳排放机理,才能在瞬息万变的
MgCl2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在聚烯烃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年生产聚烯烃树脂1亿吨以上,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是聚烯烃生产、尤其是聚丙烯生产的主力催化剂。虽然MgCl2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早已实现工业化,但并不意味着已经发展成熟,我们需要掌握改进催化剂结构性能和调控聚合物结构的科学原理,从而在催化剂研制和聚合工艺的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但是由于Ziegler-Natta
成像光谱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对地光学遥感技术,主要体现在能够同时获取地物目标的空间与光谱信息,在精细土地分类、水质反演、矿产勘探、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推扫式是当前星载成像光谱仪的主流成像方式,具有无运动部件、瞬时宽幅覆盖以及高信噪比等特点。受大动态范围与高信噪比无法兼具的限制,目前的载荷设计往往仅能满足海洋、资源环境或者大气等某个单一领域的监测需求。先进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将突破此限制,使得所
提出一种基于栈式稀疏自编码神经网络的遥感影像农村建筑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借助PCA白化预处理来降低数据的冗余度,然后使用无标签影像数据对栈式稀疏自编码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提取特征,最后利用提取到的特征和标签数据来训练Softmax特征分类器,实现对建筑物的准确提取。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BP神经网络相比,算法的统计结果中召回率(Recall)平均提高了5.48%,精准率(Precision)平均提高了5
1.研究背景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全球第十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90%的膀胱癌类型是尿路上皮癌,又称为移行细胞癌。鳞状癌和腺癌虽然不常见(分别为5%和2%),但一经发现,多为晚期,死亡率较高。2020年全球估计有573275例新病例和212536人死亡。据估计,2020年美国有81,400例膀胱癌新病例和17980例膀胱癌死亡。在我国,过去十年,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明显
通过水滴模板法制备的聚合物有序多孔膜具有均匀规整的孔结构,在精密分离、细胞培养、光电功能器件、微反应器、液滴操控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聚合物是制备有序多孔膜的常用材料,迄今为止已有上百种聚合物用于有序多孔膜的制备,其拓扑结构和化学组成对水滴模板法成膜十分关键。本文从聚合物分子设计出发,讨论聚合物拓扑结构和化学组成对有序多孔膜形貌的影响,发展基于有序多孔膜材料及其结构的潜在应用,并探索有序多孔膜的连续
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层具有成因复杂,储层非均质性高的特点。其储层质量对后续高效开发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复杂的地下地质情况不仅严重制约地质与地球物理测试、测量的数据质量,也使得传统的储层表征方法难以满足火山岩储层识别与预测的生产需求。针对此,本论文以春风油田排66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为例,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动态生产等多尺度资料,以数据空间相关性信息与连续性信息利用为切入点,以地质统计学、人工智能等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酒精等明确肝损伤因素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即在不过量饮酒的基础上,脂肪在肝中大量累积并产生病变。NAFLD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影响了全球25%~30%的人群,且发病率在不断升高,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2018年,我国NAFLD患病率达到32.9
富勒烯(C60)的自由基捕捉能力能够显著提高聚烯烃的热稳定性,但是单独使用对聚合物的阻燃性能影响不大。本文基于富勒烯的自由基捕捉能力和膨胀型阻燃剂(IFR)的阻燃机理,研究两者复配对聚乙烯(PE)热稳定和阻燃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 PE/IFR/C60复合材料,研究了 C60对膨胀阻燃聚乙烯体系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60加入到膨胀阻燃聚乙烯体系中会优先参与膨胀型阻燃
文化遗产保护是二十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场社会实践与知识运动,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地方资本为视角,以广西防城港市文保单位“黄氏平夷将领纪念堂”为例,探讨在地民众将式微的家祠发展为公祠并使其发展存续的遗产化实践问题,从而揭示遗产得以“活化”利用的地方资本转化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