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p/Al车削屑增强铝再生利用复合材料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engl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当今社会汽车、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有广泛应用。随着产品淘汰、损伤失效等,会产生大量废弃金属基复合材料,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安排。为响应国家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本课题探寻再生利用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以及材料性能。本文采用谭鑫所提出的SiCp/Al复合材料车屑的再生利用方法。将复合材料车屑进行进一步球磨后再次进行自排气压力浸渗,制备得到以复合材料颗粒为增强体的铝基复合材料(本文简记为CP/Al)。另一方面,传统研究的金属基复合材料通过改变增强体的粒径大小、增强体形貌来改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但在材料强度得到提升的同时,材料塑性会大幅减弱。现有研究表明,对材料进行结构设计使增强体非均匀分布可以达到提升材料强度的同时保有一定的塑性。本课题的CP/Al复合材料中以复合材料作为增强体,实际上发挥作用的是以形成团簇的SiC颗粒作为增强体,这种SiC颗粒非均匀的增强体分布状态可以使得复合材料成为具有一定塑性的。本课题对复合材料车屑再生利用材料进行研究,期待在实现再生利用的同时得到具有一定强度和塑性的可变性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本课题通过对SiCp/Al复合材料车屑进行球磨,接着再和铝合金进行压力浸渗从而制备CP/Al复合材料。利用金相分析复合材料致密程度,利用EDS分析复合材料界面状况。利用热压缩试验分析热变形行为,并据此对材料进行热挤压。对挤压前后材料进行力学性能分析,结合SEM断口分析以及Digimat有限元分析,研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组织分析得到复合材料致密,且对于CP/5083Al复合材料在CP颗粒与5083Al界面处以及CP颗粒内部SiC颗粒与2024Al界面处均存在少量析出相。在材料的制备以及热处理过程中2024Al与5083Al会发生元素的互扩散。通过CP粒径为150μm、100μm、50μm,基体为2024Al以及5083Al的CP/Al复合材料进行拉伸弯曲力学性能测试,结合拉伸断口分析以及有限元分析,得到两种铝合金基体下,复合材料在CP粒径为100μm时的强度以及塑性达到最优。通过CP粒径为150μm和100μm的CP/5083Al热动态模拟试验,得到两种复合材料在热压缩变形中均会发生动态再结晶,二者的热激活能分别为241k J/mol和224k J/mol。通过三维热加工图的绘制得到两种材料的最佳热加工条件分别为温度范围490℃~530℃、应变速率范围为0.0001s-1~0.0003s-1以及温度范围 480℃~530℃、应变速率范围为0.001s-1~0.006s-1。通过挤压态CP/5083Al复合材料形貌分析,得到挤压后增强体变形为条带状组织。拉伸弯曲力学性能研究,得到挤压态下复合材料的强度提高,塑性增大,力学性能变好。并结合有限元分析解释了这一原因。
其他文献
铋层状结构材料因其优异的理论铁电性能和高居里转变温度(Tc)而在高温压电、铁电器件应用中具有一定潜力,但自发极化难以释放以及极性方向上漏电较大等科学和工程问题制约了其实际应用。本论文以典型铋层状结构材料钨酸铋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板晶粒生长(TGG)法和流延成型制备了[00l]取向织构陶瓷,通过织构减少晶界应变制约和升温释放应变等手段将钨酸铋多晶陶瓷铁电性能提升40%,同时研究了织构化对钨酸铋陶瓷结构
学位
Heusler合金是德国科学家Heusler于1903年发现的一种高度有序的金属间化合物。根据化学组成,Heusler合金可以分为全Heusler合金、半Heusler合金与四元Heusler合金。Heusler合金具有优良的性质,如电学性质、磁学性质、热电性质和高温下保持铁磁性,因而可以广泛应用于自旋电子器件。然而,Heusler合金的组元和结构繁多。传统的实验设计方法效率低,难以高效而准确地预
学位
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开展的企业合规改革催生了合规行刑衔接制度。在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案件作出合规不起诉等处理决定后,检察机关通过推动合规整改认同、提出行政处罚检察意见、制发行业合规检察建议等方式激励行政机关开展行政合规监管。这种“检察委托式”行刑衔接面临着行政检察监督缺乏刚性效能等激励性不足的困境。未来,应当确立“行检协同式”个人信息合规行刑衔接模式,以个人信息合规刑行一体化建设为指引,明确行政机关
期刊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内双极板严苛的工作环境使得金属双极板极易发生腐蚀失效而应用受限。面对这一情况,本文旨在AA2024铝合金表面用化学镀的方法构建Ni-P-Ti C涂层,用化学镀加电沉积的方法构建Ni-P/Cr-C涂层,通过对不同工艺参数的调节来让双极板具有更好的耐蚀性能与导电性能。Ni-P-Ti C涂层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Ni-P-Ti C涂层表面是由Ni-P球型颗粒以及Ti C纳米颗粒构成。涂层
学位
本文为了提高增强相网状结构的TiBw/Ti复合材料整体增强相TiBw含量,进一步得到具有更高弹性模量、更高强度的钛基复合材料,设计不同制备工艺参数和网状结构参数来得到网状界面面积更大的钛基复合材料。以不同尺寸Ti粉、B粉为原材料,经球磨混粉、真空热压烧结工艺,采用不同制备参数制得一系列增强相网状结构的TiBw/Ti复合材料。通过对不同制备参数制得的TiBw/Ti复合材料、室温断口形貌等进行XRD、
学位
相比于传统的硅基陶瓷,四元系SiBCN陶瓷具有更优异的高温组织稳定性和高温抗氧化性能,在航空航天、国防、冶金、石化、核能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基于机械合金化技术制备的SiBCN陶瓷粉体(MA-SiBCN)烧结活性较低,加入传统氧化物等烧结助剂会降低其氧化性能且助烧结效果有限。因此本课题以SiCN/SiBCN复相陶瓷为研究对象,研究裂解工艺和烧结温度对陶瓷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构及力学
学位
高熵合金因具有高强塑性、超高硬度、良好的耐腐蚀性、优异的抗磨损性能和高温稳定性以及优良的抗蠕变性能,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以Nb、W、Mo、Hf、Ta、Ti和Zr等难熔元素组成的难熔高熵合金(如NbMo Ta W、AlHf NbTi Zr、Hf Mo Ta Ti Zr和AlMo0.5NbTa0.5Ti Zr等),具有高熔点和优异高温性能,在耐高温结构材料方向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相比于其它难熔高熵
学位
SiC-BN复相陶瓷结合了SiC和BN二者的优点,在保持一定强度的同时,又具有优异的抗热震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同时SiC-BN复相陶瓷还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陶瓷结构材料。通过原位合成法制备的SiC-BN复相陶瓷有着精细的微观结构和不错的力学性能,但SiC-BN复相陶瓷的脆性使得其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本文以短切碳纤维为增韧体,引入聚硼硅氮烷先驱体转换Si
学位
本文基于固相合成法,以Li2CO3、NiO、MnO2和Co3O4为原料,成功制备出单颗粒Li Ni0.8Co0.1Mn0.1O2(NCM811)正极材料,探究了不同合成工艺对材料结构、颗粒尺寸与电化学性能及其作用机制。利用热处理工艺,进一步对单颗粒形貌与表面结构进行调控,研究了热处理对材料形貌、表面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原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
学位
Ni-Mn-Sn-X合金可在磁场作用下发生磁致结构相变而产生巨磁热效应,是一种优异的室温磁制冷材料之一。通过改变合金的成分配比、掺杂第四组元或者时效处理可以改变其马氏体相变行为、提高磁性能和磁热性能,增大制冷温度区间,从而改善和提高其磁制冷能力。本文设计并制备了Ni52-xMn40Sn8Cox(x=0,5)和Ni52-xMn40Sn8Fex(x=0,2,3,4)系列合金,并对Co/Fe元素掺杂前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