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SiC-BN复合材料烧结致密化行为与热震烧蚀损伤机理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y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iC-BN复相陶瓷结合了SiC和BN二者的优点,在保持一定强度的同时,又具有优异的抗热震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同时SiC-BN复相陶瓷还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陶瓷结构材料。通过原位合成法制备的SiC-BN复相陶瓷有着精细的微观结构和不错的力学性能,但SiC-BN复相陶瓷的脆性使得其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本文以短切碳纤维为增韧体,引入聚硼硅氮烷先驱体转换Si BCN陶瓷作为添加剂,采用原位合成法热压烧结制备Cf/SiC-BN复合材料,研究纤维含量及添加剂对复合材料的致密化行为、力学性能以及抗热震耐烧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DC-Si BCN的添加能改善Cf/SiC-BN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并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这是由于PDC-Si BCN在高温下的粘性流动促进了致密化,且PDC-Si BCN的添加改善了晶间强度。加入10wt%的PDC-Si BCN后,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由原来的39.7MPa和1.18MPa·m1/2增加至75.8MPa和2.14MPa·m1/2。但由于纤维的损伤,Cf/SiC-BN复合材料的断裂方式仍为脆性断裂。PDC-Si BCN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成分的复合材料在热震后都出现了强度的下降,PDC-Si BCN的引入可以提高材料热震后的残余强度,但强度保持率会下降更快,引入添加剂的复合材料在800℃热震温差下的残余强度保持率最高可达87.1%。热震后的复合材料中,碳纤维与基体都发生了氧化现象,氧化程度随热震温差而上升。PDC-Si BCN的加入对纤维有一定保护作用,使纤维在热震后依然能够起到增韧的作用。PDC-Si BCN的引入降低了SiC-BN复相陶瓷的烧蚀率,而对于Cf/SiC-BN复合材料,纤维含量的增加会提高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复合材料烧蚀后的表面物相主要为α-SiC、β-SiC、h-BN以及石英,原位反应残留的Si3N4在过渡区中生成了单质Si,热影响区表面有非晶态Si O2生成。烧蚀中心区呈现多孔的网状结构,过渡区表面氧化层受气流冲刷剥落,并存在纤维剥蚀的现象,热影响区表面被气泡状的Si O2氧化层所覆盖。复合材料的烧蚀机理主要为机械剥蚀和热氧化烧蚀。
其他文献
SiC/Al复合材料是一种工程上广泛应用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力学、热物性能及尺寸稳定性,目前已成为第三代精密仪器仪表材料的代表。目前对于仪表级α-SiCp/2024Al复合材料的研究大多是围绕微观组织结构、基体合金成分等方面展开的,但很少关注增强体自身的晶型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理论上,相较于传统六方α-SiC,立方β-SiC具备的高热导率以及与Al基体相似的晶体结构,有助于提高SiCp/
学位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散热技术已成为限制电子工业领域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高导热石墨膜/铝(GF/Al)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二维导热性能、热膨胀系数低和轻质等特点,是一类极具发展前景的热管理材料。但由于高导热石墨膜(GF)和Al基体之间存在润湿性差和界面反应等问题,影响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导致其应用受限。因此,本文通过Mg、Si元素的基体合金化方法改善GF/Al复合材料的整体性
学位
过渡金属碳化物具有相当高的熔点,在高温服役环境下仍具有较为突出的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同时抗辐照能力很强,但对超高温陶瓷力学性能的优化仍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为避免常见增韧方式存在第二相与基体结合能力差的问题,可以通过添加金属元素的方式使饱和固溶体发生脱溶析出,同时实现固溶强化和第二相强化,保证第二相在基体中的均匀分散,并使其与基体有更好的结合能力。本文通过碳热还原的方式制备得高纯单相(Zr,W)C
学位
铋层状结构材料因其优异的理论铁电性能和高居里转变温度(Tc)而在高温压电、铁电器件应用中具有一定潜力,但自发极化难以释放以及极性方向上漏电较大等科学和工程问题制约了其实际应用。本论文以典型铋层状结构材料钨酸铋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板晶粒生长(TGG)法和流延成型制备了[00l]取向织构陶瓷,通过织构减少晶界应变制约和升温释放应变等手段将钨酸铋多晶陶瓷铁电性能提升40%,同时研究了织构化对钨酸铋陶瓷结构
学位
Heusler合金是德国科学家Heusler于1903年发现的一种高度有序的金属间化合物。根据化学组成,Heusler合金可以分为全Heusler合金、半Heusler合金与四元Heusler合金。Heusler合金具有优良的性质,如电学性质、磁学性质、热电性质和高温下保持铁磁性,因而可以广泛应用于自旋电子器件。然而,Heusler合金的组元和结构繁多。传统的实验设计方法效率低,难以高效而准确地预
学位
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开展的企业合规改革催生了合规行刑衔接制度。在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案件作出合规不起诉等处理决定后,检察机关通过推动合规整改认同、提出行政处罚检察意见、制发行业合规检察建议等方式激励行政机关开展行政合规监管。这种“检察委托式”行刑衔接面临着行政检察监督缺乏刚性效能等激励性不足的困境。未来,应当确立“行检协同式”个人信息合规行刑衔接模式,以个人信息合规刑行一体化建设为指引,明确行政机关
期刊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内双极板严苛的工作环境使得金属双极板极易发生腐蚀失效而应用受限。面对这一情况,本文旨在AA2024铝合金表面用化学镀的方法构建Ni-P-Ti C涂层,用化学镀加电沉积的方法构建Ni-P/Cr-C涂层,通过对不同工艺参数的调节来让双极板具有更好的耐蚀性能与导电性能。Ni-P-Ti C涂层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Ni-P-Ti C涂层表面是由Ni-P球型颗粒以及Ti C纳米颗粒构成。涂层
学位
本文为了提高增强相网状结构的TiBw/Ti复合材料整体增强相TiBw含量,进一步得到具有更高弹性模量、更高强度的钛基复合材料,设计不同制备工艺参数和网状结构参数来得到网状界面面积更大的钛基复合材料。以不同尺寸Ti粉、B粉为原材料,经球磨混粉、真空热压烧结工艺,采用不同制备参数制得一系列增强相网状结构的TiBw/Ti复合材料。通过对不同制备参数制得的TiBw/Ti复合材料、室温断口形貌等进行XRD、
学位
相比于传统的硅基陶瓷,四元系SiBCN陶瓷具有更优异的高温组织稳定性和高温抗氧化性能,在航空航天、国防、冶金、石化、核能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基于机械合金化技术制备的SiBCN陶瓷粉体(MA-SiBCN)烧结活性较低,加入传统氧化物等烧结助剂会降低其氧化性能且助烧结效果有限。因此本课题以SiCN/SiBCN复相陶瓷为研究对象,研究裂解工艺和烧结温度对陶瓷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构及力学
学位
高熵合金因具有高强塑性、超高硬度、良好的耐腐蚀性、优异的抗磨损性能和高温稳定性以及优良的抗蠕变性能,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以Nb、W、Mo、Hf、Ta、Ti和Zr等难熔元素组成的难熔高熵合金(如NbMo Ta W、AlHf NbTi Zr、Hf Mo Ta Ti Zr和AlMo0.5NbTa0.5Ti Zr等),具有高熔点和优异高温性能,在耐高温结构材料方向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相比于其它难熔高熵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