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中的纤维追踪技术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卒中后的皮质脊髓束进行重建并测量其各向异性(FA)值,分析各向异性比值(rFA)与早期偏瘫侧肢体康复后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时期rFA的预测价值。 材料与方法: 收集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卒中后患者42例,分为急性期组(20小时至3天)13例和亚急性期组(3-7天)29例,入院时即采集患者的DTI数据,应用DTI studio-latest-x86软件测量患侧和健侧皮质脊髓束FA值,计算出rFA值,评估发病15天后患侧上肢近端、远端和下肢运动功能(MRC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利用线性相关性分析急性期和亚急性期rFA值与MRC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相关性。 结果: 急性期rFA值与患侧上肢近端、上肢远端和下肢MRC评分及Barthel指数无明显相关性;亚急性期rFA值与上肢近端MRC评分(r=0.370 P=0.048)、远端MRC评分(r=0.481 P=0.038)及Barthel指数(r=0.481 P=0.008)呈正相关,与下肢远端MRC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085 P=0.663) 结论: 1、DTT可以可靠的对卒中后1周内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程度进行定量评估; 2、双侧 CST rFA可用于预测卒中后早期运动功能康复结果及日常生活能力; 3、相较于急性期,亚急性期rFA值预测卒中后早期运动康复结果和日常生活能力更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