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对人类是至关重要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机械化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同时由于工农比较效益差距的加大,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逐渐加快,转移规模越来越大。但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同其他经济改革的情形一样,最初都是由诱致性引发,导致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理论基础上,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流转的历史演变,以期为推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提供经验借鉴,然后考察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践,在指出其内驱力的基础上介绍现状、运行模式及问题,找出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运行不畅的原因。接着从激活动力,完善市场、控制避免风险、完善配套措施四个方面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创新,其中动力机制是基础,市场机制是核心,风险控制机制是关键,完善配套措施是保障。然后实证分析邵阳市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论文首先对农村土地、农村土地流转等概念进行界定,明确本文的研究范围。阐述了土地流转机制的理论基础,农村土地流转研究涉及的相关理论非常广泛,主要包括科斯的产权理论、农民行为理性假说等。这些理论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对研究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2)农村土地流转的历史演变与实践。梳理我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历史演变过程,以期为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改革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阐述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践,从内驱力、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几个方面展开分析。(3)接着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土地动力机制的内涵及组成,然后从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两个方面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动力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激活农村土地流转动力的措施。(4)详细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的措施。(5)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及原因,主要从政府、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农村土地流出方和农村土地受让方四个方面展开阐述。并提出从政府、法律、农业保险体系及培养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四个方面合理控制农村土地流转的风险。(6)提出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创新路径。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收益分配制度改革及配套措施三方面提出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创新的政策建议。(7)以邵阳市为例,展开对影响农村土地流转供求行为的因素分析。实证分析了普通农户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流入、流出土地的影响因素,种田大户和企业组织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流入土地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供求平衡价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了中介组织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前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