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绣球藤为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绣球藤的干燥藤茎,是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的川木通的两个入药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湖南等地。味淡、性苦寒,归心、肺、小肠、膀胱经。具有清热利尿,通经下乳的功效。用于治疗水肿,淋病,小便不通,关节麻痹,经闭乳少等症。
本实验针对川木通的淡味和苦寒之性,采用川木通对水负荷大鼠的排尿量的影响和对热证模型大鼠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对绣球藤体现利尿和清热功效的药性部位进行考察,初步确定其70%乙醇提取物为其药性主要部位。在上述基础,将绣球藤70%乙醇提取物,上硅胶色谱柱,以环己烷-乙酸乙酯(100:1,1:1)梯度洗脱,最后用甲醇洗脱,将其分成14个流份。对其中的FrA-5、FrA-6、FrA-14流份经反复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液相制备、重结晶等各种色谱和分离纯化方法,从绣球藤70%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单体化合物,利用薄层层析、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中10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化合物1)、阿魏酸(化合物2)、咖啡酸(化合物3)、3-(4-Hydroxy-3-methoxy-phenl)-acrylicaidcarboxymethylester(化合物4)、丁香酸葡萄糖苷(化合物5)、tachioside(化合物6)、koaburaside2(化合物7)、(+)-larici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化合物8)、(+)-larici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化合物9)、卫矛醇(化合物10)。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天然植物中分离的新化合物:化合物5、8、9、10为首次从绣球藤中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