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内部包含不同功能和结构的子系统,其中城市复杂公共空间(包括整合型客运交通枢纽、轨道交通站、机场航站楼等)作为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空间,其空间特点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和城市系统相似,在功能与大小上存在着差异性,与城市系统相比,主要体现为立体空间多层次、分类整合多功能、层次内人流密度大的特征,本文将具有此类特征的城市子系统称作城市复杂公共空间。随着我国城市复杂公共空间建设的快速推进,在其日益扩大的同时,城市复杂公共空间所面临的风险挑战也越来越多,诸如自然风险、管理风险以及社会风险等,这些风险是由于大规模或不合理的人类社会活动,以及自然界本身运动变化所导致的,同时风险中存在一系列不确定性问题,包括未来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可能达到的危险程度等,这些都会对城市复杂公共空间的正常运转造成影响,因此为了衡量城市复杂公共空间抗风险能力的程度,本文引入了韧性的概念,围绕城市复杂公共空间韧性影响因素体系构建及评价开展相关研究,重点解决城市复杂公共空间重要韧性影响因素识别以及空间韧性评价两项科学问题。本文整体思路可大致分为三个过程。第一,建立城市复杂公共空间韧性韧性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的方式,对城市及韧性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结合城市系统与城市复杂公共空间系统的相似性,提出了城市复杂公共空间韧性的概念;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以及实地调研的方式,建立城市复杂公共空间韧性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第二,对建立的韧性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进行重要指标识别和分析。在构建出的指标体系基础之上,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建立因素之间层级结构图,结合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分析各个层级的权重占比,最终得到各个影响因素对整体系统韧性的权重值,权重大小表示因素影响的程度,结果显示:城市复杂公共空间韧性影响的根本因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重要因素为经济发展、物理结构、密集人流特征和政府管理,可重点据此制定提升城市复杂公共空间韧性的策略。并从经济、物理结构、政府管理、交通四个重点维度,分析其对城市复杂公共空间韧性所带来的影响。第三,具体案例下的城市复杂公共空间韧性的评价。在城市复杂公共空间韧性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具体案例下的韧性评价,结合李克特量表的方式,得到各个层级指标的分值,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城市复杂公共空间韧性综合得分模型,将各个层级指标的分值代入本文构建的综合得分模型中,最终得到城市复杂公共空间韧性值,由此可以判断具体案例下的城市复杂公共空间韧性程度,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为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本文首先围绕城市复杂公共空间开展重要因素识别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复杂公共空间韧性影响的根本因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重要因素为经济发展、物理结构、密集人流特征和政府管理;其次,城市复杂公共空间韧性评价,在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所选方法,构建出韧性计算模型,在数据支撑的基础之上,得到典型案例下的韧性值,并对其进行分析,本文围绕城市复杂公共空间韧性开展评价研究,采用实际案例验证本文理论研究的可行性,结果显示:重庆两路口地铁站(所选的典型案例)韧性程度较差。本文研究成果对于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应急救援、灾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韧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城市复杂公共空间应对风险扰动时的适应性,降低自身遭受到的损失,同时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科研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