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诱变籼稻93-11突变体库的创建及抗旱突变体的遗传学分析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du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变体是进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材料,大量基因已经从各种突变体中得到克隆。本研究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籼稻品种“93-11”,通过对4,200个M2株系约85,000个单株进行表型鉴定,获得了一批在株高、株型、育性、茎秆、花器、生育期、穗部性状及叫部性状变异的突变体,形态诱变概率约为14.7%。通过对M3、M4代的表型鉴定,发现约89%在M2鉴定的突变体,突变性状在M3或M4代能稳定遗传,没有发生性状分离。对稳定遗传的突变体分类整理后,得到115个EMS诱变的突变体。同时,利用93-11、桂朝2号、特青、IR24等多个水稻品种与部分突变体杂交,构建分离群体,发现大部分突变性状表现孟德尔遗传,符合3∶1的分离比,为今后精细定位及分离克隆突变基因奠定了基础。 同时,在培养室内通过PEG渗透胁迫模拟干旱环境,对3,000个M2株系的二叶一心期幼苗进行抗旱突变体的初步筛选,结合M3和M4的综合鉴定,获得了9个抗旱突变体。挑选其中一个对PEG渗透胁迫敏感的突变体和一个抗旱的突变体进行遗传学分析,发现抗旱性相关的叶片性状在F2分离群体中表现孟德尔遗传,符合3∶1的分离比。抗旱相关性状突变体的鉴定,为抗旱遗传学基础及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材料。
其他文献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鳞翅目昆虫如螟虫等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虫害,常规的农药防治螟虫不但增加成本投入,而且还容易诱使昆虫产生抗药性。基于单一抗虫基因容易使
针对目前全固态PDMIKW中波广播发射机运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影响,文章分析了该设备运行使用的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及问题解决方向,并提出了具体故障问题优化控制的策略,其
农业生产中对产量的过分追求,使生产者大量施用氮肥,过多的施用氮肥不仅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土壤质量下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作物氮肥当季利用效率较低,只有30%~40%,其余的氮素则通过淋溶、挥发和冲洗等排入环境而损失,并产生温室气体(张维理等,1995;孙彭力等,1995)。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农业生产中氮肥流失,不但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由于这些污染对很多生物有害,威胁生物多样性
玉米品种DNA.指纹数据库的构建在玉米品种纯度及真实性鉴定、品种权登记保护、区试及审定品种质量监控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对理清我国玉米种质的血缘关系、杂种优势群划分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自该世纪30年代人们在生产上应用杂交玉米取得高产后,杂种优势便开始在农作物生产上大规模应用.目前,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农作物
高校新闻教育的发展趋势在于将新闻细分为各个领域或各种路线来培养复合型人才,如财经记者、国际新闻记者等,分流培养,走专业化、特色化的道路才能制胜。综合性师范大学综合
本试验以冬小麦品种洛旱6号为供试材料,于2011-2013年在河南科技大学教学试验农场,通过长期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深松秸秆覆盖(STS)、深松或免耕秸秆覆盖(STS/NTS)、免耕秸秆覆盖(NTS)、旋耕秸秆覆盖(RTS)、旋耕(RT)、翻耕秸秆覆盖(TS)和翻耕(T)7种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碳库特性、酶活性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并进行了
期刊
一个生物体内的大部分基因来自于线性遗传后代,并分享着相同的理论进化过程,但它体内也有相当一部分基因并非源于线性遗传,而是来自水平转移过程,这些基因被称为外源基因。识别这
微胚乳玉米是一种新型的超高油玉米种质,具有含油率高、品质优、榨油加工过程简单的特点。由于微胚乳玉米胚乳淀粉退化减少,子粒结构发生改变,造成种子产量低和发芽困难两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