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实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和现象,需要长期且有计划的耕耘,而这一切的努力则有赖于对现状的了解,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善课程实施过程所产生的诸多问题。根据美国学者霍尔等人的研究,教师具有不同阶段的关注,这种关注会因教师个人的特质而有所差异,也会影响到教师是否采取改革推行的新方法。众多研究也表明,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传授课程,还开发、界定、再开发课程,他们在课堂层面的想法和信念将最终影响学生所获得的学识的类型,影响新课程的实施。因此,在推进上海市“二期课改”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关注情形值得深究。本研究旨在探讨上海市“二期课改”研究基地学校中的小学教师对新课程实施关注阶段的现状。如果能掌握教师的特性并辅以适当的正面影响,排除影响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阻碍因素,通过教师参与意愿的增强,进而达到提升其新课程实施水平的目的。源于笔者个人精力、财力、研究人数和时间的考虑,拟借鉴“关注本位采用模式”的关注阶段量表,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比较不同性别、教龄、职称、学历、所教学科、所教年级、校内职务以及不同学校的教师在新课程实施关注阶段的差异情形及其相关状态,探讨上海市二期课改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教师在新课程实施推行过程中的相关看法,并探讨哪些相关因素可以促进他们关注和实施新课程的意愿。研究结果显示:“二期课改”研究基地学校小学教师总体对新课程的“关注阶段”比较高。课改研究基地学校的小学教师对新课程和教材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个体教师对新课程的关注在类型与强度上互不相同。小学教师的课程实施现状距离实施的理想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新课程一定要在实践、实验、研究、反思中得到修正、改进,而教师在进行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本研究提出以下几项建议。加强课程决策者、教育学者和教师间的沟通与对话。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建立合理的期望和要求。学校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对评价标准进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