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害鼠频繁发生的国家,针对农牧业鼠害的严重性,我国自1986年起将鼠害的治理研究纳入国家“七五”攻关计划,以后又纳入“八五”、“九五”科技攻关计划.通过近十余年来的攻关研究,我国农牧业鼠害研究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为了挖掘有效的防控措施,本文做了以下研究: 1.文章第二章考虑了竞争性繁殖干扰,建立了免疫不育控制的模型,通过对不同的性别结构进行了比较,来研究不育控制下有性别结构的种群动态.在理论上分析了不育控制的可能作用,以期所得到的结论能为实施不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在采用不育技术控制有害动物时,通常将实际参与繁殖的雌雄个体的比例称为竞争性繁殖干扰系数,它与种群的婚配制度及交配行为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假设,害鼠的婚配制度是一夫N妻,竞争性繁殖干扰系数为MM+m,假设密度制约只作用于出生率,建立了对雌、雄个体分别进行免疫不育控制的模型. 2.第三章研究害鼠不育控制中不育疫苗病毒对害鼠作用过程中,考虑害鼠食草后到转化为能量用于繁殖后代所需要的时间(即害鼠的妊娠期),加入时滞更能切合实际的反映生物间的交互作用.假设,害鼠食草后到转化为能量用于繁殖后代所需要的时间(即害鼠的妊娠期)忽略不计,建立以下具有时滞的传染病捕食被捕食模型. 3.用数学模型描述斑块环境下种群的扩散问题是数学生态学中最有趣的问题之一,事实上,在生态环境中扩散经常发生,也就是说,种群能在不同的斑块之间扩散.考虑到害鼠存在扩散现象,本文建立了反应扩散动力学模型来研究害鼠的迁移如何导致并影响害鼠的空间传播.对于反应扩散模型,本文讨论了正平衡点的稳定性.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对于反应扩散模型,正平衡点仍然稳定,即不会出现空间斑图:害鼠的移动不但导致了行波解的出现,还引起害鼠空间上的扩散,为防止鼠害的扩散政府应加强对鼠害的监管,如果要消除鼠害,还需要免疫等其它的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