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匮乏系统中低功耗赋能技术和能量管理方法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yu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联网概念的出现至今已有四十余年,“万物互联”的美好前景深得人心。时至今日,物联网在数个领域已具备较小规模的应用并产生盈利,但距离大规模的实际应用部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究其缘由,物联网节点能量匮乏是其中的根本原因。物联网节点常使用电池或微型能量采集器作为供电模块,其供电能力极其有限。受能量约束,节点往往需要通过牺牲性能来缓解能耗问题,如降低无线接入的吞吐量和覆盖范围,甚至牺牲通信可靠性。能量匮乏不单单是一个关键问题,更作为一种约束使得物联网系统设计富有挑战性。解决物联网节点能量匮乏问题,仅依靠“开源”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节流”。“开源”主要依靠电池和能量采集技术发展,其中电池技术发展规律不遵循摩尔定律,难以满足节点对大规模长期部署的需求;能量采集由于环境能量密度不够,以及采集效率有限,导致微型能量采集器的功率只有微瓦级,而终端的功耗一般为毫瓦级。本文以“节流”为突破口进行研究,包含两层含义,分别是低功耗优化和能量效率提升。第一,区别于现有低功耗技术通常牺牲物联网节点性能的做法,本文研究低功耗赋能技术,针对高性能通信和计算因能耗约束难以在物联网节点上实现的问题,通过负载功耗优化使得这些功能以低功耗的形式得到使用,从而增补物联网节点缺失的重要功能。第二,针对节点能量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研究高效能量管理方法,探索适合物联网节点的新型能量管理策略,优化能量分配和负载调控机制,使得更多的能量用在满足应用需求的刀刃上,以提升物联网系统整体性能。实现“节流”的主要难点在于,负载功耗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无法通过对单一技术进行优化改良来寻求对负载功耗的显著降低。因此,论文对现有物联网边端体系进行了跨层次的系统研究,针对能量约束下节点通信和计算受限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负载转移的基本解决思路,将高功耗的通信和计算负载从节点转移到性能更强、资源更丰富的物联网网关进行处理,从而降低节点功耗。围绕该思路,本文开展了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一)探索将节点的通信信号生成转移到网关的可行性,利用网关强大的通信性能帮助节点产生通信所需要的信号。研究内容(二)探索将计算从节点转移到网关的可行性,在网关实现更高效的计算处理。此外,研究内容(三)和研究内容(四)分别对能量管理中任务保护机制进行了改进,以及对能量探测进行了优化,提升节点对能量的利用效率。四方面的研究内容介绍如下。(一)无线通信方面:以反向散射为代表的被动式无线通信拥有极低功耗、极低成本等优势,但是被动式通信系统的下行和上行链路是极其不对称的。不同于上行链路拥有网关等高性能接收机,性能较差的下行链路易受干扰且通信短距,导致通信上的“木桶效应”,限制了被动式通信系统的有效范围。本文提出被动式直接序列扩频技术来增强被动式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不同于传统的直接序列扩频(DSSS)技术,被动式DSSS技术将接收端涉及高功耗的扩频码生成与同步操作转移到网关实现,从而以极低功耗的方式实现对通信性能的增强。(二)数字计算方面:能量匮乏限制了物联网节点的计算能力。低功耗数字电路技术的发展能一定程度缓解计算受限问题,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无处理器节点架构设计,利用被动式无线通信技术的低功耗特性将计算操作从物联网节点转移到网关进行处理。无处理器节点不是不要计算,而是将计算放到更适合计算的地方,实现更智能、更高效的计算处理。为了支持这种无处理器架构,本文介绍Radio-to-Bus(R2B)通信技术,赋能无线通信绕开处理器直接对节点上的传感器芯片实施远程控制和数据收集。本文通过真实环境实验验证了无处理器架构的可行性,并显著降低了物联网节点的整体负载功耗。(三)能量管理方面:能量采集节点易受环境能量波动的影响,能量管理机制需要根据动态的系统能量状态调节任务执行策略和实施任务掉电保护。然而,现有能量管理机制的开销较大使得即便许多应用任务简单,但设备的主要开销却集中在能量管理而非应用任务本身,导致设备的能量利用效率低下。为了降低能量管理开销,本文探索将能量管理从节点转移到网关的可行性,利用R2B通信技术,实现基于中心化计算的远程节点能量管理。本文构建出Deborah,一个为能量采集设备设计的中心化计算系统,支持将节点的能量管理、数据处理、传感器控制、数据存储等功能转移到网关实现中心化处理,实现能量采集设备最简化系统设计。(四)能量探测方面:物联网节点需要随时洞悉系统能量状态,如能量采集状态、电量等,以便能够根据当前的系统能量规划任务执行。然而,系统能量状态探测常常涉及频繁调用模数转换器、中断处理和系统状态切换,其功耗甚至高于计算任务的开销。本文提出Sentinel,一种低功耗能量探测方法用于探测节点的能量状态。Sentinel的基本思路在于将能量探测的功能完全委托给一个低功耗电路,这样系统就可以从高开销的能量探测过程中抽出身来专注于执行重要的任务(如操作传感器)。Sentinel电路当且仅当采集能量达到预期能量阈值时才会激活系统,使系统尽可能处于低功耗状态节省能量。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传输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移动通信的需求不断增长,全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可以预见第五代移动通信(5th Generation,5G)将很快到达其性能的极限,难以满足未来通信需求。超五代(Beyond 5G,B5G)移动通信将在5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通信速率,拓展通信范围,加强通信的安全性,增强系统的智能性。因此,B5G通信网络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创新研究,探索新的通信频段
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典型代表,具有宽带隙、高临界击穿电场及高饱和电子漂移速率等优异特性,特别是AlGaN/GaN异质结具有高浓度的二维电子气(2DEG),使得GaN功率器件在高压、大功率、低功耗及小型化方面独具优势,在电动汽车、激光雷达、通用电源设备及数据中心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在高性能GaN器件的新结构、物理特性、制备工艺以及可靠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首先在耐压方面,由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功率放大器作为发射端的核心部件,在迎来巨大市场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设计方面的挑战。如何解决功率放大器在转换效率与工作带宽之间的相互制约成为了设计者面临的关键问题。对此,本文首先提出了改进型混合连续类功率放大器,缓解了其理论中带宽拓展与效率退化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功率模式三频带功率放大器设计方案,以适应不同基站、特种设备的发射需求,并利用输入输出谐波联合控制方法进一
数据采集系统作为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核心单元,在通信、核物理、深空探测、测量仪器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领域中的信号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其带宽更宽,瞬态特性更加显著,对测试的数据采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然而,受到现有集成电路工艺的限制,单片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芯片难以达到数据采集系统的指标,尤其是采样率指标的要求
工业物联网中嵌入了数百万工业设备,对于实时工业无线信息物理系统中的无线控制,无线通信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传统基于密码的安全机制因为其基于计算的安全性能限制和高的复杂度,不能满足工控的无线安全的需求。工业实时控制需要低复杂度、轻重量的安全措施,以降低通信的处理时延,提高通信效率,实现超可靠、高安全和低延迟通信。物理层安全技术主要利用无线信道的物理特性(例如,衰落、噪声和干扰)来实现保密消息安全传输
为了满足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业务的大容量传输需求,现代光纤通信开始由非相干系统向相干系统演进,脉冲幅度调制(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PAM)和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等高阶调制格式信号已在光网络中实际应用。然而,高阶调制信号对光纤非线性或放大自发辐射噪声(amplified spontaneous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初级生产量增加,进而导致输入土壤的新鲜有机物量增加。输入土壤的新鲜有机物,一部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CO2和形成微生物量,另一部分通过物理保护转化为土壤有机质。新鲜有机物输入可能加速原土壤有机质分解,产生激发效应,同时还促进土壤氮释放。然而,土壤有机质激发效应的潜在微生物机制以及输入有机物的物理保护和土壤氮矿化的调控作用还不清楚。本研究选取土壤氮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很
光电振荡器(Optoelectronic Oscillator,OEO)是由光电混合链路构成的环形谐振腔,可以同时输出微波信号和光载微波信号,并且所产生的微波信号具有超低的相位噪声以及在宽频段范围内可调谐等特点,在雷达、无线通信、航空航天等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得益于光电混合链路超宽带和光子技术灵活可调谐的特性,OEO在宽带信号处理和高精度传感、测量等方面也极具应用潜力。本论文围绕可调谐
新兴权利的诉求体现出法律制度和社会实际需求的一种张力,对于这类诉求学界主要以呼吁立法的方式进行保护,同时以司法保护的方式也因其门槛低、成本低、反应快、效果好等优点逐渐受到学界的青睐。尽管学界对新兴权利研究颇多,但较少有将新兴权利基础理论与司法裁判相关理论结合研究的。在法院从立案审查制变为立案登记制后,接吻权、常回家看看权、数据权等主张不断地涌入法院,法官却常常面临无法可依的情况,因此将新兴权利理论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通过终端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和联系。现有终端架构存在通用化设计与低冗余优化矛盾突出的问题,导致其仅能采用嵌入式的设计方式,以微处理器这一可配置的器件为中心进行软硬件开发,来适配不同应用的功能需求。而微处理器具备完整的计算机结构(哈佛/冯诺依曼),使得终端在形式上成为了独立的计算机系统。虽然终端所需承担的任务较为简单,但作为独立的计算机系统,却需要付出远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