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性土的电阻率特性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hi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散性土是近年来岩土工程界备受关注的特殊土类之一,它具有抗冲蚀能力很低的特点,极易对水利工程造成危害。针对传统判别分散性土的试验方法繁琐,且判别结果之间往往出现相互矛盾等缺点,本文基于土力学、土壤电学、土壤物理学、土壤化学等理论知识,采用TH2827C数字交流电桥、针孔试验仪、碎块试验仪、无侧限抗压强度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温度、含水率、孔隙率、饱和度、生石灰掺入量和养护龄期等因素对土样电阻率、分散性、强度和微观结构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非分散性土、分散性土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升高呈反比例函数关系下降;在同一温度下,非分散性土的电阻率明显高于分散性土,在低温条件下(T<10℃)表现尤为明显;可根据低温下黏土的电阻率初步判别土样是否具有分散性。两种土的电阻率都随含水率、饱和度的增大呈幂函数关系减小,随孔隙率的增大呈幂函数或线性关系增大,但是变化幅度均不同。导致非分散性土、分散性土不同电阻率特性的原因主要在于分散性土的分散机制、黏粒含量、结构特征等。(2)随着生石灰掺入量和养护龄期的增加,分散性土的分散性逐渐减弱直至消失,无侧限抗压强度增强。但电阻率随生石灰掺入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减少。当养护龄期一定时,改性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电阻率呈正线性关系,建立了生石灰改性分散性土的电阻率模型。(3)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随着生石灰掺入量及养护时间的增加,改性土颗粒从薄片状趋于圆润,团粒体结构逐渐变大,土骨架单元体之间的接触方式从以点—点接触和面-面接触为主转变为以面—面接触为主,土骨架内的架空孔隙逐渐减少,颗粒间絮状物质增加,颗粒边界逐渐模糊,接触面积逐渐增大,故颗粒间联结作用增强。宏观上表现为土体的水稳性增强,分散性土转化为非分散性土,电阻率也发生变化。(4)基于生石灰改性机制和Mitchell土的三元导电模型,从微观结构角度解释了生石灰改性分散性土电阻率特性变化的原因。
其他文献
钢结构损伤识别技术,是近几十年来在土木工程领域发展起来的一门适应工程实际需要的各学科交叉的的新兴综合学科。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大型钢结构工程的损伤识别技术,并将研究成
近年来随着土木工程行业和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废弃混凝土和废旧轮胎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资源、环境等问题已逐渐成为各国的关注热点。如何处理废弃混凝土和废旧汽车轮胎已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空间结构,尤其是大跨度高性能空间结构被人们所青睐,各类大型体育馆、会议中心和展厅、飞机库、
随着近年来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无砟轨道在高速铁路中的广泛应用,对线下工程的沉降及变形要求越来越严格(工后沉降一般不大于15mm)。尤其是当高速铁路经过软土等不良地
灌注桩基础具有沉降变形小、承载力高、性状稳定等优点,在现代基础结构形式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受施工工艺、施工队伍技术水平和现场土质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灌注桩桩身易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城市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由于得不到有效的循环利用,浪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因此再生混凝土的出现有效的缓解了这一现状,国内
红土在我国地震频发的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对该地区红土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这对其工程抗震设计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以往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中,学者通
在水库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围岩条件复杂多变,围岩失稳事故时有发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水库隧道是普遍的一种地下工程,其围岩的稳定性与施工和运行安全息息相关。在隧道设计和建设
长短桩复合地基一般是由刚性长桩和柔性短桩复合而成。长桩和短桩相结合,既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又能起到控制沉降的作用,并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是一种较新的地基处理形式
在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而钢管混凝土这种新型构件也逐渐发展起来。钢管混凝土是在钢管中浇灌混凝土的组合结构,这种组合结构结合了钢材和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