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往需求的社区邻里中心设计研究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wow32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日益提高,交往需求就是其中之一。邻里中心是源于新加坡的新型社区服务概念,在社区治理、居民服务等方面对社区居民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近年来,社区邻里中心的建设在各地日益兴盛,建设成效获得了居民的一致认可,也成为人们交往需求的重要平台。本文首先对交往、交往需求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做了深入研究,并梳理了邻里中心的发展演变。选取苏州新城邻里中心和湖东邻里中心作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了它们的业态分布状况,剖析了它们的区位、外部空间及内部空间特征,并通过对新城和湖东邻里中心附近居民的问卷调查,探究居民对交往的需求及其行为特征,总结了邻里中心空间中对居民交往的影响因素及空间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了居民的交往需求及行为特征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社区邻里中心空间设计应遵循体验性、情境化、开放性和趣味性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社区服务空间功能设置多样化、空间组织系统化,商业购物空间场景互动化、消费形式体验化,休闲娱乐空间布局分散化、场景主题化、休闲设施人性化,公共交通空间趣味化、复合化、情境化,社区界面空间共享街道、耦合环境的设计策略。本文初步构建了交往需求视角下的社区邻里中心空间设计策略,以期能为当下和未来社区邻里中心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其他文献
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运量、低能耗的交通运输方式现已逐步在我国的特大城市当中推广,且成为了支撑其正常运作的重要城市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对于特大城市发展的支撑除了需要对
真实性相关理论是建筑遗产保护的核心理论之一。本文选取一部较为经典的国际遗产保护文献——《实施操作指南》(简称《操作指南》)中对真实性的表述进行研究,探索真实性要素在中
在新型旅游产业发展背景下,中国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旅游片区类型:例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动植物园等,给旅游片区的城中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城市
当代建筑活动中,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地方性的乡土材料,传统结构与营造技艺在经济性和适宜性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冲击,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体现地方建筑的文化特
文化遗产是宝贵的社会资源和精神财富,见证了社会历史变迁,蕴含了浓重的历史底蕴和地域文脉。文化遗产展示,作为一个相对前沿的研究课题,相关实践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起加拿
城市发展已经迈向注重人文品质、生态环境、人与城市和谐发展的新模式,市民出行需要形成“安全便捷”、“健康环保”的新理念。良好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景观是实现城市和谐发展
在城镇化日益加快的今天,传统文化之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日渐式微。文物建筑是一个时代和地区精神文化与历史特征的载体,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对文物建筑进
随着近年来红色旅游的不断升温,红色旅游景区也逐渐成为不少游客的重要目的地。然而就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现有的红色旅游景区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设施上,还无法更好地满足旅游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城市产业转型与城市结构调整的合力作用下,城市工业遗产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正面临着被逐步拆解的命运。常规的“推倒重来”的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