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实性相关理论是建筑遗产保护的核心理论之一。本文选取一部较为经典的国际遗产保护文献——《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简称《操作指南》)中对真实性的表述进行研究,探索真实性要素在中国本土实践中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在尊重《操作指南》中真实性内涵的前提下,以苏州宅院类建筑遗产修复为例,探讨其在中国建筑遗产实践中的落实情况,并从机制层面对真实性要素的监督与落实模式进行优化。 首先,本文从修复工程全过程的角度探讨真实性要素在实践中的落实状况,在对遗产客体“物”的研究之上融入修复工程参与方“人”的因素,并实现真实性要素在实践中的分级,提出现行修复工程对真实性保护机制优化的需求。 其次,本文借鉴博弈论的研究方法,探讨修复工程中参与方博弈对真实性要素在实践落实中的影响,借助苏州宅院类建筑遗产修复的案例,说明建筑遗产修复工程中真实性保护机制优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持续跟踪、解析苏州可园二期工程案例,先行判断其勘察设计阶段的真实性,再采用计算博弈各方对真实性贡献值的方法,演绎得出施工阶段影响可园修复工程真实性落实的保护机制内容。 最后,本文综合前文分析和演绎得出影响苏州宅院类建筑遗产修复工程真实性落实的关键机制,并对其进行过程上的调整和层次上的分级,同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