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展示规划与设计初探——以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和重庆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q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遗产是宝贵的社会资源和精神财富,见证了社会历史变迁,蕴含了浓重的历史底蕴和地域文脉。文化遗产展示,作为一个相对前沿的研究课题,相关实践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起加拿大和美国国家公园,相关具体研究始于1957年费门·提尔顿(Freeman Tilden)的著作《阐释我们的遗产》(《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在世界遗产保护体系的影响下,遗产展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关注和重视,以英、美、加拿大、意大利、日本等为代表的国际遗产展示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和进展。国内遗产展示起步较晚,目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虽然已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和实践工作,但缺乏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存在对遗产展示认识不足、方式单一甚至不当,生搬硬套国际经验、商业化及庸俗化的现象。  近年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崛起,城市建设热络展开,造成了城市面貌不同程度的缺失,形成千篇一律的城市格局。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和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城市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传承备受关注。迫切需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规律的文化遗产展示策略,深入挖掘遗产的历史信息和人文内涵,揭示遗产的文化、历史、社会、艺术、科学教育等价值,精炼和体现地域特色,通过受众的参与和交流,传递并传承历史文脉和人文精神。  本文从明确研究的范围和意义入手,以当今文化遗产展示的基本理论为支撑,梳理国际遗产展示的基本理念和国内外代表性案例,以洛阳和重庆两个各具特色的历史城市为代表,从其遗产的类型与特点、区域与城市的遗产展示规划策略、遗产地的展示方法与手段、以及遗产展示的环境艺术与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构建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框架。以遗产保护、遗产展示、博物馆学、博览建筑学、传播学、新媒体等相关理论为研究的理论指引,通过对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深入挖掘,结合实地调研和访谈,运用类比、归纳、推演等方法,构建本文的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重点是以洛阳和重庆为对象,涉及文化线路、城市遗产、遗产地段、遗产单体的展示规划与设计,基本涵盖了中国文化遗产的主要类型,反映我国文化遗产展示的现状。通过剖析洛阳和重庆各类型遗产展示的具体案例,试图总结文化遗产展示规划与设计的普遍适用策略,并结合国际成功经验,扬长避短,探索解决我国文化遗产展示现存问题的对策。  尽管涉及的案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独特性,但就研究该类问题具有一定的同一性和代表性,对遗产展示方法体系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同时对遗产展示工作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专业及非专业人士的共同关注,保护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
其他文献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无论是新城区的开发还是老城区的改造,医疗建筑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公共配套建筑,而门急诊楼更是医疗建筑中使用频率高、服务范围广的一类。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和古镇旅游开发的快速推进,使古镇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正在面临着强大的冲击。千篇一律的旅游古镇的打造抹煞了多样性的地域文化特征,城市化的触角已经延伸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我国建筑能耗呈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建设低能耗建筑已成为当下发展趋势,众所周知,照明能耗是建筑能耗的一部分,在建筑中充分利用天然光可有效地降低照明能
学位
古村落是中华文明的载体。近年来,在古村落被快速、大规模地破坏而逐渐消失的背景下,我国正积极开展对古村落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河北蔚县地区古村落的现状令人担忧,蔚县古村
国内旧城更新,尤其是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过程中,常通过引入高端商业、产业或高端消费人群等方式,在街区住房、景观等物质条件提升及街区市政设施、安全设施提高的同时,街
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运量、低能耗的交通运输方式现已逐步在我国的特大城市当中推广,且成为了支撑其正常运作的重要城市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对于特大城市发展的支撑除了需要对
真实性相关理论是建筑遗产保护的核心理论之一。本文选取一部较为经典的国际遗产保护文献——《实施操作指南》(简称《操作指南》)中对真实性的表述进行研究,探索真实性要素在中
在新型旅游产业发展背景下,中国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旅游片区类型:例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动植物园等,给旅游片区的城中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城市
当代建筑活动中,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地方性的乡土材料,传统结构与营造技艺在经济性和适宜性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冲击,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体现地方建筑的文化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