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中药产出大国,每年都会产出大量的中药渣。中药渣含有多种有机物质,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目前的处理方式多是焚烧、掩埋等传统方式,这不仅污染环境,也是对资源的浪费。蚯蚓堆制处理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是利用蚯蚓自身的优良特性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并将其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蚯蚓堆制处理条件温和易满足,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如果能应用到中药渣的处理上,不仅能解决中药渣的污染问题,还能使中药渣得到合理的利用。本研究以自然风干的中药渣和腐熟牛粪为基质,按照一定的配比混合,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接种赤子爱胜蚓。实验组堆制物料总重为1Kg,根据中药渣和牛粪的配比不同分别设为A、B、C、D四组,每种配比设置四个实验组A1、A2、A3、A4;B1、B2、B3、B4;C1、C2、C3、C4;D1、D2、D3、D4;四个实验组接种赤子爱胜蚓条数分别为0、60、120、180条,进行为期56d的堆制实验。堆制期间每7d取一次样,测定样品的理化性质、酶活力以及木质纤维素含量,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C1组第0d、以及C1、C2、C3、C4组第7d、14d、21d进行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变化。研究结果如下:(1)蚯蚓堆制中药渣过程中,接种蚯蚓实验组的pH值受到蚯蚓以及其共生微生物的作用,B、C、D组接种蚯蚓的实验组的pH值的变化都是在第0d到第7d有明显的下降,第14d有明显的上升,在第14d到21d又有明显的下降,之后一直到第42d一直维持在6.5~7.0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在第42d到第56d先下降后升高到中性;接种蚯蚓也明显使堆制物料的电导率增大,说明接种蚯蚓能够加快有机质的矿化;接种蚯蚓明显降低了有机碳含量,并且全氮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使得接种蚯蚓的堆制物料碳氮比在堆制结束时都降到了20以下,其中C3的碳氮比最小为8.97,完全达到了稳定腐殖质的标准;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经过蚯蚓堆制全都有所增加,其中B4、C3这两个组的速效氮含量的增加量最大,C3组的速效磷含量增加量最大,C3组速效钾含量明显比其他组高。(2)羧甲基纤维素酶、微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活力在B、C、D组接种蚯蚓的实验组明显比没有接种蚯蚓的实验组酶活力高,经过组间对比可知C3组的酶活力较其他组有一定的优势。木聚糖酶和乙酰酯酶活力在B、C、D组都是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第21d和第7d酶活力达到最高值,组间对比可以发现C3组的木聚糖酶和乙酰酯酶活力最高。脱氢酶活力在堆制的第7d到第28d活力都比较高,且C3组的脱氢酶活力相对较高。(3)B、C、D实验组在整个堆制期间,接种蚯蚓实验组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率明显高于没有接种蚯蚓的实验组,且到堆制结束时C3的降解率最高,到堆制结束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C3的降解率分别为68.97%、71.50%、66.30%。(4)通过高通量测序的序列统计可知在细菌属水平上,群落多样性和微生物总数最高的都是第14d的C4;在真菌属水平上,群落多样性最高的是第21d的C3,其次是第21d的C4,微生物总数最多的是第21d的C4,其次是第21d的C3。在细菌属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多行杆状菌属(Bacteroides)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是先增大后减小,假螺菌属(Pseudospirillum)的相对丰度是先减小后增大,噬纤维菌科(Cytophagaceae)的相对丰度是逐渐增大的;在真菌属中,曲霉属(Aspergillus)、丛赤壳科(Nectriaceae)、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的相对丰度是先增大后减小,柄孢壳属(Zopfiella)、子囊菌属(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是先减小后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