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SD的轻量化与多模态疲劳驾驶检测算法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xffxx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道路交通事故而导致的人员伤亡数量逐年上升,交通事故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不容小觑。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人为因素是其中最主要、最复杂以及最不确定的因素,而疲劳驾驶又是最主要的人为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利用现代科技准确且有效地识别驾驶员的驾驶状态,并据此构建实时稳定的辅助驾驶系统是当下交通安全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当前疲劳驾驶研究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当光照条件较差或目标受到遮挡时,疲劳驾驶检测的精度不足,二是检测模型的参数量和计算量过大、导致疲劳驾驶检测算法难以部署且实时性不足。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本文在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模型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单发多边框检测器)上开展了基于多模态和轻量化的疲劳驾驶检测算法研究,为驾驶员的驾驶状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智能感知方法,具体工作如下:1、针对SSD模型在光照条件不佳的环境下检测精度不足的问题,本文将多模态和注意力机制的概念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注意力机制ECA-Net的多模态特征融合算法。该算法通过在SSD模型上对可见光模态和红外模态的特征进行前期融合,并将前期融合后的特征送入后续的模型进行分类与检测实现多模态改进。改进后的多模态疲劳驾驶检测模型相较于单模态疲劳驾驶检测模型,能够有效地提升模型在不同光照环境下的检测精度和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本文的数据集上能提升了22.64%的精确度、降低了10.59%的漏检率。2、为了进一步满足疲劳驾驶模型的实时性与轻量化部署要求,本文通过将SSD模型的主干网络替换为Shuffle Net来实现模型的轻量化,通过在SSD的Conv4_3层和前两个有效特征层上替换空洞-深度可分离卷积和添加混合域注意力机制SA-Net来提升模型对小目标物体的检测能力并进一步轻量化。实验结果表明,替换Shuffle Net后模型的参数量由100.27Mb下降到29.23Mb;替换空洞-深度可分离卷积和添加SA-Net注意力机制后模型的参数量从29.23Mb增加到45.69Mb,但与此同时,对眼睛进行检测的平均精确度从84.58%提升到了92.37%。说明此改进方法能够在提升检测精度的同时降低模型参数量,满足了检测的实时性与部署需求。3、基于上述研究本文设计完成了一套疲劳驾驶检测系统,该系统中规定车辆行驶时驾驶员连续闭眼时间大于3秒或PERCLOS值大于0.3时为疲劳状态。在设计系统软件时,通过本文改进的轻量化多模态SSD算法直接对驾驶员的眼睛进行睁眼和闭眼的分类,再根据分类结果和上述疲劳判定方式来进行实时驾驶状态的判定。系统硬件部分选择NVIDIA的Jetson TX2嵌入式开发板为系统的硬件平台,通过高性能深度学习推理加速框架Tensor RT对模型进行融合和加速,并针对不同的环境与场景完成了测试实验,最终实现了在嵌入式开发板上的疲劳驾驶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开发工作。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研究四阶椭圆方程解的正则性,Allen-Cahn等椭圆型方程单调解和稳定解的性质及多项式映射的单射性质等内容。首先,我们考虑四阶椭圆方程的解及梯度模的有界性。基于新的三维整体积分估计和解的内点估计,本文得到了某类四阶椭圆方程在任意三维有界区域中解及梯度模是有界的。对于四阶椭圆方程在更高维时,解是有界的这个公开问题,在某个假设条件下,得到了高维时新的整体积分估计。然后,本文研究与De Gio
土木工程中常用的工程材料,例如土体类材料,岩石类材料和混凝土类材料,其在微观结构层面上,通常存在大量孔隙或裂隙特征。这些孔隙或裂隙均处在饱和或非饱和状态,属于典型的多相孔隙材料研究范畴。多年来,孔隙材料在土木工程设计、结构分析中要么被忽视,要么被不恰当的简化至土力学理论体系来处理。这些忽视或简化,在实际工程将会带来计算误差或安全性隐患。本文采用热力学方法,建立了等温饱和条件下、变温饱和条件下以及等
近年来,手写数字识别已成为光学字符识别中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印刷体和联机手写体数字识别系统应用非常成熟,而脱机手写体数字识别却因其写法不同难以做到实用性强的数字识别系统。如果脱机手写数字系统能够做到高精度、高效率的量产,这便能极大解放了人们的劳动力,不仅降低人工录入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还减少了大量的时间消耗,响应了人类向智能化社会前进的步伐。关于如何提高手写数字识别率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分类器性能方面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在冲击、磨损、高温等极端环境领域逐渐取代了传统金属和合金材料。然而,作为一种典型的难加工材料,如何提高其可切削加工性是业界面临的主要问题。超声振动辅助切削(Ultrasonic Vibration Assisted Cutting,UVAC)技术自提出以来,凭借其间歇性接触和摩擦逆转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难加工材料,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目前,超声振动辅
铬铁合金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铸造、镀膜等多种行业。铬铁合金产品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尤其是碳含量,对后续产品的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而其冶炼终点控制策略是精确控制产品成分的关键。终点控制策略的目标是:在不发生喷溅的前提下,既要保证较高的脱除杂质速率,又要使冶炼温度及碳含量达到终点目标值。为了优化氩氧精炼铬铁合金终点控制策略,提高终点控制的效率,需要进行几个方面工作:首先,消除喷溅事故对终点控制的影响。
早期有不少高新技术企业选择在国外资本市场上市,其中原因在于无法达到国内上市的门槛,这类在海外上市但实际经营主体仍在国内的企业就被称为中概股企业。在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支持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到国内资本市场的背景下,许多中概股企业选择回归A股。本文选取的案例迈瑞医疗是首个IPO整体上市的中概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其回归路径的选择可以给其他企业提供借鉴。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分析迈瑞医疗私
量子精密测量研究如何利用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提高测量精度,它对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发展有重要价值。本论文主要研究量子系统中的多参数同时估计问题,以及如何利用处于量子纠缠态的原子测量超越标准模型的洛伦兹对称性破缺效应。首先,我们研究如何同时测量多个模式之间的相对相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考虑了一种利用非纠缠粒子的多模干涉仪。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不同参数的选择下最优的探测态和对应的量子Cramér-Rao极限
研究背景与目的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已彻底改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格局,然而仅有小部分患者可从中获益。因此,亟需开发稳健的生物标志物以筛选可对免疫治疗应答的潜在患者群体。本研究拟从IMvigor210队列348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接受抗PD-L1治疗前样本的生物多组学数据中挖掘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并从免疫微环境、代谢、基因组层面探索其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给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深远的影响。准确预测各地区未来的疫情趋势有利于科学制定干预措施,对防控疫情而言至关重要。新冠疫情时空序列预测即基于各地区历史的疫情数据,估算不同地区未来一段时间疫情的动态变化趋势。尽管现有研究已证实,基于经典的传染病模型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疫情预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新冠疫情的传播趋势。然而,这些方法的预测性能普遍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忽视了以下两
GaN外延生长技术的革新不仅推动了传统照明产业、显示屏制造技术的发展,也为可见光通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高亮度的GaN发光二极管和高灵敏度的GaN光电探测器一直是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面向可见光通信,探究绿光量子阱二极管同时作为发光器件和接收器件的物理机制。在芯片上制备多个具有相同量子阱结构的器件,同时,设计预均衡电路,集成透镜组,搭建逆向光通信系统,并完成空间音频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