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休闲广场作为重要的公共空间,是市民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低龄老年人比例上升,老年人对户外活动和交往的需求增加,成为休闲广场的主要使用人群。国内大部分休闲广场无论面积大小和品质高低利用率都较高,尤其是节假日人流量倍增。表面上看,这些城市休闲广场都很受老年人欢迎,即使在冬季人流也不会明显减少,但是使用率高的休闲广场是否真的满足了老年人群的需求呢?调研发现,沈阳市的休闲广场对适老的考虑大多围绕国家规范中有关无障碍设计的内容,对老年人多样性的活动需求关注不足,广场中场地、景观和设施的供给与老年人需求不匹配。本研究旨在通过使用状况和满意度调研,了解老年人对于城市休闲广场的真实需求,建立一套休闲广场适老性评价体系,并对沈阳市休闲广场进行评价,进行优化,并提出设计策略。(1)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研究背景,阐述了休闲广场适老性现存问题,提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归纳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对象,最后分析总结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2)第二部分为休闲广场适老性评价相关基础研究。首先,结合老年人体工程学、老年行为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以及广场活动的需求进行归纳总结。其次,对使用后评价相关理论:POE的概念、功能意义、内容、方法及评价程序进行阐释,为下文评价研究的设计奠定基础。(3)第三部分本文的核心部分,分为使用状况调研——评价——改造优化——策略提出四个部分。调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广泛的实地预调研,归纳筛选影响休闲广场适老性的主要因素,分为场地空间、绿化环境、功能设施三个层面,建立适老性评价因素集,并选定评价研究的代表性广场;第二阶段按照“选定研究对象—确定评价目标—制订研究计划—实施调研、采集数据—分析数据—评价结论、提出建议”的POE研究流程,对四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调研。综合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计算权重,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案例进行适老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综合考虑既有广场功能定位和场地现有条件等限制因素,对四个休闲广场适老性薄弱环节进行局部优化改造,并提出可推广的适老化设计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城市休闲广场的适老性评价提供参考,对休闲广场的适老化设计和改造提供借鉴,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安全、便利、舒适的户外休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