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浪漫的“异域”文学世界——论红柯新疆题材小说创作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anmm2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部作家红柯以一个汉族作家的身份远走新疆,站在异质文化的坐标上,写出了一个全新的“异域”新疆世界。其代表作有《奔马》、《美丽奴羊》、《跃马天山》、《西去的骑手》等。在紧密结合文学与文化、生命的深度之余,其“异域”作品始终葆有浪漫的、淳朴的文学诗性,这在巧言文学遍地的当下实属难能可贵。  本文试图从文化根源、思想内涵、审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解读红柯“异域”小说所具有的文学特色与启示意义。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探寻红柯小说中浪漫诗意质素的文化根源,主要从伊斯兰民族文化的的本质特征和精神内核着手分析,从四个方面强调异质文化因子对小说的神秘浪漫氛围及诗性品格形成的影响。  第二章,归类“异域”写作背后的思想内涵和对当下的重要人文启示。分别阐释红柯小说中“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意识与对道家“天人合一”哲学精神的诉求;分析“异域”作品极力追崇的血性生命意志及对理想的精神家园的向往;阐述红柯作品中的“生命”与“文化”寻根的叙事倾向。这些都共同指向作家理想主义的文学期望和对当下人类生存、精神出路的独特思考与表达。  第三章,解读“异域”写作的独特美学风格及文学意义。探微其中全新的情绪化审美体验,陌生化语言效果,丰富的想象和修辞运用,人物“去名化”现象等新的叙事方式和文体实验,解读作家在诗意中塑造的生存观照与生命关怀。
其他文献
《女神》的诞生“开一代诗风”,一扫早期白话诗的平实化、散文化,标志着新诗诗情的复苏和诗式的建立,是新诗走向成熟的标志,最终奠定了郭沫若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卓越地位。《女神》
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大数据技术在多个行业得以广泛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发展,但是信息安全也受到了更大的威胁.那么,本文就将电力企业作
广播电视工作的重要职责就是“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安全播出则是保证这一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广电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近些年,
电子产品的装配和调试是目前工业一体化下的工业之一,是一项具备很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各种小型零件必须通过手工来进行装配和调试.因此在装配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安全问题,本文
纵观近年来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高等教育一直走在社会的前列,对全社会其他领域产生较大的辐射与示范作用。然而,在大学校园中,语言生活异常活跃,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相对于快速变
采用准静态假设求取中期动态过程中的一系列暂态平衡点,结合连续潮流法来研究中期电压稳定性.提出了新的步长控制办法:在判断下一个暂态平衡点时,先识别系统中哪一个中期控制
对换流器整流侧定 α角、逆变侧定直流电流控制问题 ,基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三阶非仿射非线性控制模型 ,根据逆系统方法 ,设计了由非线性反馈线性化和满足一定极点配置要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信息化、网络化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校园的局域网组建也普及开来,本文通过对校园局域网组建意义的研究,分析了在校园局域网组建过程中应遵循的原
上博简第八册包含四篇楚辞类文献。本文对这批文献的实词与虚词进行了综合研究,同时将其虚词与屈原赋的虚词进行比较。这批文献地域性明显,且内容极富个性,具有重要价值。 
徐小斌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家,她曾被评论界冠以“女巫”作家称号并欣然接受。神秘、巫女、预言、巫术等字眼在徐小斌的小说中数见不鲜,自称“女巫”的女主人公在她的作品中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