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风弥漫的世界——论徐小斌小说与巫文化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lif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小斌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家,她曾被评论界冠以“女巫”作家称号并欣然接受。神秘、巫女、预言、巫术等字眼在徐小斌的小说中数见不鲜,自称“女巫”的女主人公在她的作品中四处游走。本文试图探讨徐小斌小说与传统的巫文化之间的关系,探究巫文化在徐小斌小说中或隐或显存在的原因,细致分析巫文化与徐小斌作品结合的具体表现,总结徐小斌创作与巫亲近的文学意义。   论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共分为三章:   “引言”梳理了已有的有关徐小斌的研究成果,简单介绍了徐小斌接受巫文化影响的原因:童年孤独的成长经验形成了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中国本土巫幻传统的浸润与继承;西方魔幻现实主义近巫性的冲击。   第一章独特的女巫形象。巫师是巫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女性感性比男性敏锐等原因,女性在接神过程中一直被认为更容易成为巫师。徐小斌根据巫师这一特点,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女巫形象。这些女性怪异的外在特征、神奇的特异功能和精神上的孤独抗争造就了她们独特的女巫气质。   第二章奇异的梦幻展现。巫术思维是一种情感性思维,重视感性、直觉、梦等因素。徐小斌浪漫神秘的巫性思维主要体现在对梦幻的书写上。梦幻叙事在文本中出现,主要有两种形态:一是梦境、幻想反复出现,且与现实生活有着清晰的界限;二是梦幻与现实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有时交替出现或相互杂糅。前者立足于现实,通过“梦境”调节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焦虑;后者则立足于“梦境”,强调梦幻空间的存在,以此来逃离现实秩序的束缚,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它们共同承担了为女性提供生命救赎的暗道和构建内心自我世界的文化功能。而主人公在现实和幻想的空间中自由穿行的叙述方式,正是徐小斌受巫性思维中时空混沌的诗性传统的深刻影响的表现。   第三章神秘的意象世界。巫术思维同时也是一种符号化思维,巫性思维的特征是心与物不分,物象与观念合一,呈现为神秘的一体感和混沌性。受符号化的巫性思维的影响,徐小斌小说构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多样的意象世界。这些意象,是徐小斌在悠久博大的民间传统文化中挖掘出来具有民族特色的符号。民间神话、传说中经常出现的带有自然灵性的“水”和“蛇”,进入到徐小斌小说中,组成了带有神秘的巫文化气息的意象世界。   结语从女性话语的独特释放和本土创作的文学意义两方面总结了徐小斌小说与巫文化结合的特殊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以1976年至1981年山西省文艺工作室出版发行的《汾水》杂志为研究对象,力图在梳理考析相关作家作品基础上,展现复杂的新时期起源脉络,侧证新时期文学起源之讨论。《汾水》作
《女神》的诞生“开一代诗风”,一扫早期白话诗的平实化、散文化,标志着新诗诗情的复苏和诗式的建立,是新诗走向成熟的标志,最终奠定了郭沫若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卓越地位。《女神》
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大数据技术在多个行业得以广泛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发展,但是信息安全也受到了更大的威胁.那么,本文就将电力企业作
广播电视工作的重要职责就是“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安全播出则是保证这一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广电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近些年,
电子产品的装配和调试是目前工业一体化下的工业之一,是一项具备很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各种小型零件必须通过手工来进行装配和调试.因此在装配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安全问题,本文
纵观近年来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高等教育一直走在社会的前列,对全社会其他领域产生较大的辐射与示范作用。然而,在大学校园中,语言生活异常活跃,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相对于快速变
采用准静态假设求取中期动态过程中的一系列暂态平衡点,结合连续潮流法来研究中期电压稳定性.提出了新的步长控制办法:在判断下一个暂态平衡点时,先识别系统中哪一个中期控制
对换流器整流侧定 α角、逆变侧定直流电流控制问题 ,基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三阶非仿射非线性控制模型 ,根据逆系统方法 ,设计了由非线性反馈线性化和满足一定极点配置要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信息化、网络化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校园的局域网组建也普及开来,本文通过对校园局域网组建意义的研究,分析了在校园局域网组建过程中应遵循的原
上博简第八册包含四篇楚辞类文献。本文对这批文献的实词与虚词进行了综合研究,同时将其虚词与屈原赋的虚词进行比较。这批文献地域性明显,且内容极富个性,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