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提问及其有效性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uhui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鉴于课堂提问不但能够简便、快捷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能够反映学生理解问题的思考过程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因此,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更加重视课堂提问的方法策略。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处于全面改革的关键时期,正在推行的《中学生物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生物学的科学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发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等创新能力潜质。从现有的文献检索看来,国外有关课堂提问的研究起步较早,但多侧重于理论方面,如从认知层次对问题进行分类等。国内对于对课堂提问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近些年来关于课堂提问研究的文章层出不穷,但研究的重点多偏重于提问设计、技术和艺术方面,有关课堂提问过程中的师生相互作用关系、学生回答问题的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有关生物课堂学生对问题的心理过程和反映方面的研究比较罕见。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生物课堂提问的现状的调查,采用文献查阅,课堂观察,对话访谈,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生物课堂提问的现状进行调查。样本源于天津市第五十五中的高二年级全体学生,课堂观察与访谈来源于高二年级三名生物教师,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42张,回收有效问卷333张。利用SPSS对收集数据进行了频数分析及卡方检验。结果发现,所调查的中学生物课堂提问在教师间的问题设计差距很大,这与教师执教年限等密切相关。多数教师提问后的停顿时间较短,导致问题回答的正确率偏低等后果。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应该注重公平性,68.1%的学生倾向于教师随机自由提问,按成绩提问则导致学生反感。教师理答乐于复述正确答案,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让学生确认正确答案,但也同时反映了教师理答策略的匮乏;65.8%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是课堂提问的参与者而非指导者或检查者,成绩好的学生更倾向于与教师合作并让教师做出指导;85.3%的学生偶尔会像教师提问,学生常主动进行提问能加强师生交流,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对问卷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发现,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认为教师提问出现偏向的比例要明显比成绩好的学生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倾向于指出教师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文科班的学生更善于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笔者通过本调查研究后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教师应不断提高课堂设问的能力,组织出精彩有效的多层次课堂问题。其次,教师的提问语言要通俗易懂,更要给与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此外,课堂教学的强化功能对于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习惯尤为重要,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无论正确与否都要给予适当鼓励或赞扬。另外,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通过提问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及时准确地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在生物概念教学中的提问要侧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其他文献
社会的高度信息化要求人们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意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教学不再拘泥于课本教材内容,也注重拓宽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宽度。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促使了数字化视频资
物质生产作为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点,贯穿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始终。对物质生产的内涵要结合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从客观的物质层面、生产力与生产关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37、TGF-β、IFN-γ、TNF-α和IL-1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及mRNA表达,探讨IL-37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相关性及作用机
目的尿激酶是一种从尿液中提取出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有研究表明尿激酶与泌尿系结石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一些已发表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探讨了尿激酶基因3’-UTR T/C多态性与
20世纪末期开始,普通公民对档案的认识开始发生转变,档案不仅要涉及政府的职责,还应保护公民的个人权益,而且更应为他们提供根源感、身份感、地方感和集体记忆。公民对档案的
目的1.检测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肺炎、肺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中的表达水平;2.通过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肺炎
佛教文化自两汉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虽历经风雨,但目前仍在全国各地完整地保存了佛教各主要派系及其法事音乐,而也正是这些派系及法事音乐的留存发
沙叶新是中国新时期以来创作成就较为突出的剧作家。在创作方面,他创作的《假如我是真的》、《大幕已经拉开》、《马克思秘史》、《寻找男子汉》在戏剧界都引起过巨大的反响;
后工业社会,在信息和资本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资本在全球扩张的样态已经由最初的“时间压缩”为主导而逐步转向以“空间扩张”为主导。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了实现其自身
本文通过跳频和扩频两种模式对超短波电台的编码调制技术进行研究。跳频、扩频通信具有频谱利用率高、隐蔽性好、抗干扰性强等优点。对这两种模式下的数据实现高效可靠的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