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的叙事策略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43g35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尼.莫里森是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的非裔黑人女作家,因其卓越的才华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是首位黑人女作家获此殊荣。莫里森清楚地意识到,黑人的种族尊严和身份是建立在一个相对完整的黑人文化之上的。因此,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美国黑人生活社区为背景,融美国黑人的日常生活和非洲的神话和民间传统于一体。莫里森的作品深深植根于美国黑人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和现实生活之中,无论是在思想内容还是在叙述手法的运用方面,都将黑人小说的创作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1970)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屡屡名列美国畅销书榜首,这再次证明了她的作品非凡的艺术魅力。与其他黑人作家揭示黑人和白人之间因种族歧视导致直接冲突的视角不同,这部小说探讨了一个独特的主题:在白人强势文化下,黑人更为实际、却更解放的生存方式是认同并保留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以此消除白人价值观的内在化。为了展示这个主题,莫里森运用了一些显著的叙述策略,诸如多种叙事声音、人物的内心独白、多样化的叙事结构等。此外,她还娴熟地使用象征主义的意象来刻画社会环境和人物。 本文拟详尽探讨《最蓝的眼睛》一书的各种叙事策略,除了导言和结语部分,文章由四章构成。导言部分介绍了托尼莫里森的生平、艺术成就、这部小说的写作背景以及评论家对这部小说的各种评论。第一章分析了交替出现的叙事声音,使故事的讲述更为公正,客观。此外还探索了多样化的叙事结构以及由此达到的艺术效果。一方面,漫谈式的叙述方式让读者和叙事者间的距离拉近了,好像坐在一起边喝咖啡边聊天。另一方面,循环式的叙事结构暗示了小说里发生的一切事件都将像四季循环一样永无止境地重复。第二章从象征主义的角度,探索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植物,颜色和人名的象征寓意,以此丰富小说的主题,使之更加形象具体。第三章着重阐述了小说中出现的各种美国黑人的文化习俗,从希腊神话的故事原型到民间信仰和迷信;从黑人土语到各种童话故事原型的使用再到民间仪式履行的复杂过程,都充分体现了了解黑人传统文化和参与社区活动对黑人的重要意义。第四章从非洲传统的蓝调音乐和福音音乐的角度研究了生活在巨大失落和重压之下的黑人是如何通过吟唱来抚平心中的忧愁的,由此也解释了两个同龄少女克劳迪亚和佩科拉的截然不同的命运。最后,结语部分简要地概述了《最蓝的眼睛》的独到之处及其艺术效果。总而言之,莫里森以其对黑人世界的敏锐洞察力和独特的叙事技巧确立了她在美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并且也为其他黑人女作家的创作拓宽了视野。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政治领袖毛泽东,同时作为一名出色的诗人,不容置疑地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了显赫的地位。他所创作的几十首诗歌不仅为中国人民世代传唱,而且得到国外人士的交口称赞。而毛泽东诗词
20世纪80年代,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作为新兴起的翻译研究领域中“文化转向”的一支重要力量,它将性别因素纳入到翻译中,用新的视角审视了翻译中的“忠实”、“对等”、“译者的隐身
一合进口“通用“牌电话机,出现铃声不响故障。经仔细检测发现振铃集成块M774第⑤脚振铃输出端无电压,判断为该IC内部损环,需更换。由于该振铃专用集成块型号特别,一时难以
致力于模拟信号相关解决方案的开发的美国国家半导体在手机的技术解决方案上屡有创新之处。针对折迭式移动电话常面临一个重要的设计问题:即如何将键盘下的视讯源与设于另一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高校的信息网络环境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产生了明显影响。本文从新媒体时代的特征表现出发,对新媒体的发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
合作学习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教学方法,80年代末引入中国。合作学习的课堂中,学生被分为若干小组,通过组内合作进行学习。小组成员有共同的学习目标但各自负责一定的
威廉·福克纳,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视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八月之光》起初被命名为“黑屋子”,是福克纳创作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之一,也是第一部全面反映等级森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