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性腹腔冲洗对盲肠结扎穿孔脓毒症大鼠的影响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ot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腔脓毒症(Abdominal Sepsis)起源于严重的腹腔感染,可由腹部疾病直接导致或继发于腹部外伤及手术并发症,其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生理复苏、有效的感染源控制、抗生素治疗以及各种支持治疗等。其中,感染源控制主要指外科干预,是腹腔感染脓毒症治疗的核心和基石,是在多学科合作的背景下,有效控制疾病进展、改善病人预后的前提。其方式包括微创改善引流、腔镜或开腹手术治疗、腹腔开放治疗等,在治疗中应贯彻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理念并采取创伤由轻到重的升阶梯式处理方案。然而对于部分腹腔脓毒症患者,由于存在严重的持续性或继发性腹膜炎,通过微创改善引流等常规方式难以控制感染;加之身体状况危重,使其常难以耐受时间长、强度大的确定性手术。依据DCS原则,越来越多的医师采用时间短的计划性多次手术干预,行清创、冲洗引流等损伤控制治疗,在“保命”的基础上,阶段性地从源头上逐渐控制、局限甚至治愈原发感染,有效避免患者生理及免疫潜能耗竭,从而改善生存及预后,并可于患者条件改善后行择期确定性手术以恢复生理解剖及功能。DCS指导治疗严重腹腔脓毒症,临床中已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就其手术时机、适应症、手术技巧等尚未达成标准。对腹腔脓毒症动物模型行计划性损伤控制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研究,尚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对急性腹腔脓毒症大鼠模型行计划性多次腹腔冲洗治疗,从一般表现、生存情况、炎症免疫、脏器功能等方面探究其对大鼠的影响,为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一定参考。第一部分:建立盲肠结扎穿孔大鼠腹腔脓毒症模型,从一般表现、生存情况、免疫炎症机制、器官功能等方面探讨其特点目的: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建立大鼠急性腹腔脓毒症模型,(1)分析大鼠的生存情况及一般表现;(2)分析不同时间大鼠肝功能变化并行病理学检测;(3)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术后不同时间血清内毒素及细胞因子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和IL-10(白介素-10)的变化。方法:(1)选择SPF级,8~10周龄,体重300±20g,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0),即SHAM组(假手术组)和CLP组(模型组),SHAM组只行开腹手术,CLP组利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腹腔感染脓毒症模型,观察两组术前术后动物模型生存情况及一般表现,计算MSS(鼠脓毒症评分);(2)另选大鼠70只,随机分为SHAM组(n=20)和CLP组(n=50)于术后不同时间点3h、6h、12h、24h、48h随机处死大鼠,下腔静脉取血,检测肝酶包括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取肝脏标本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3)于术后不同时间点3h、6h、12h、24h、48h处死大鼠,取血制备血清后用ELISA法行内毒素及细胞因子TNF-α及IL-10检测。结果:(1)模型建立后7天内,SHAM组全部存活,模型组24h内死亡率明显升高(70%),7天全部死亡;CLP组出现立毛、眯眼、精神不振、活动减少等表现,且随时间加重;CLP组MSS评分术后各时间点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2)肝功能指标ALT、AST于SHAM组中各时间变化不著,而模型组术后随时间升高,且从6h起差异显著(P<0.05);HE染色示大鼠肝脏小叶结构受损,中央静脉扩张淤血,肝脏细胞水肿、空泡样变性及溶解坏死,炎性细胞大量浸润,且随时间而呈现加重趋势。(3)相比SHAM组,CLP组内毒素水平于6h后显著升高,48h最高(P<0.05);SHAM组术后TNF-α及IL-10变化不著,而CLP组促炎因子TNF-α于6h明显升高,24h达到峰值(P<0.05);抗炎因子IL-10早期升高稍慢,于12h明显升高,且于48h达到峰值(P<0.05)。结论:CLP组术后较低的生存水平、典型的感染性休克表现,表明急性严重腹腔感染脓毒症模型建立成功;建模后生化及病理结果显示,肝脏功能持续恶化,体现了严重腹腔感染脓毒症中器官衰竭的发生过程;建模后出现炎症因子大量释放,早期以TNF-α等介导的促炎反应为主,后期则IL-10等介导的抗炎反应显著增强,这为后续的再次手术干预及免疫机制研究提供相关依据。第二部分:对脓毒症大鼠模型行计划性腹腔冲洗,在不同方面探讨其影响目的:通过对严重急性腹腔脓毒症大鼠模型行损伤控制的计划性手术治疗,探究其对生存、脏器功能及炎症免疫等方面的影响。方法:(1)选择SPF级,8~10周龄,体重300±20g,雄性SD大鼠5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SHAM组(n=10)、CLP组(n=15)、SPL组(n=15)和MPL组(n=15),SHAM、CLP组处理同前,SPL组仅于CLP后6h行再次手术腹腔冲洗,MPL组于CLP后6h、18h、36h分别行计划性再手术冲洗腹腔。(2)观察记录各组动物模型术后生存情况。(3)于术后48h随机处死各组大鼠,下腔静脉取血,检测ALT、AST、内毒素及细胞因子TNF-α及IL-10;(4)CLP后48h取肝脏标本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比较病理学改变。(5)CLP后48h随机处死各组大鼠(n=4),取脾脏制备单个核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s含量。结果:(1)术后48h,SHAM组全部存活,CLP生存率26.7%,SPL、MPL组术后各时间生存情况好于CLP组,48h生存率分别为33.3%和46.7%。(2)术后48h肝功能指标ALT、AST在SHAM组中最低,CLP组中最高,MPL组相比SPL组降低更显著(P<0.05);肝脏HE染色结果表示,SHAM组基本正常,CLP组明显出现细胞坏死溶解、肝小叶结构损坏、炎症细胞浸润等表现,SPL、MPL组肝脏炎症坏死表现相比CLP组有所改善,且MPL组改善更为明显。(3)内毒素及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0在SHAM组中最低,CLP组中最高,MPL组中内毒素及IL-10比SPL组显著降低(P<0.05),但MPL组TNF-α水平比SPL组稍高,差异不显著(P>0.05)。(4)术后48hTregs含量在SHAM组中最低,CLP组中最高(P<0.05),MPL组相比SPL组和CLP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基于DCS的计划性多次腹腔冲洗,能有效提高严重腹腔脓毒症大鼠模型的生存率,通过有效清除腹腔脓液、积液及感染坏死组织,减少感染局部细菌和内毒素产生及扩散,从而减轻其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保护脏器功能,改善免疫紊乱,为严重腹腔感染脓毒症相关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其他文献
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目前进入攻坚期,中央群团改革精神对群团组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党的群团组织改革要保持和坚持其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奋斗目标。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团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党委托共青团直接领导少先队,做好新时期少年儿童的工作要以加强队的建设为首要任务。在群团改革的背景下,少先队改革势在必
本文以位于黄土丘陵区的韭园沟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基于1968年、2004年和2018年三期遥感影像,以沟沿线为界提取了研究区沟沿线,进而将研究区分为沟间地和沟谷地两个地貌单元;同时提取了相同时相的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和治理措施数据,作为侵蚀沟变化的背景和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对近50年尺度黄土丘陵沟壑区侵蚀沟(切沟及更大侵蚀沟)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地理探测器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最后对
背景及目的从全世界范围内来看,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肺癌的治疗也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吸烟、环境污染、遗传是肺癌主要的发病危险因素,
近年来在福建、广东、浙江等地皆有新致病型番鸭呼肠孤病毒(New pathotype of muscovy duck reovirus,N-MDRV)病的报道;该病俗称“番鸭新肝病”,主要剖检病变为肝脏不规则坏死
滇西鹤庆锰矿是全国有名的富锰矿山,经过40多年的开采,资源已面临枯竭。从2005年起,曾被列入"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后又经多期勘探找矿。通过对历次勘探成果的总结研
巫教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所产生的一种自发的宗教信仰,是世界性的古文化现象,曾经是人们全部的思想感情、精神寄托、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巫教信仰传
根据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系统地论述了通风储粮技术、仓房密闭储藏技术、膜下环流均衡粮温技术、粮面隔热压盖储粮技术在高大平房仓的综合运用,从而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