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玉米螟不同地理种群对Cry1Ab杀虫蛋白的敏感性及田间抗性基因频率测定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wen_ST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洲玉米螟Ostriniajurncrcalis(Guenée)(以下简称玉米螟)是为害玉米的重要害虫之一。转基因抗虫玉米能够在全生育期有效表达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杀虫蛋白,为靶标害虫的防治提供了新途径,如北美、南美和西欧等20多个国家已经商业化种植转Bt基因玉米用于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Hubner)等鳞翅目害虫的防治。生产实践表明,大面积长期种植转单价基因的抗虫玉米不可避免地会胁迫靶标害虫处于单一的汰选压下对Bt杀虫蛋白产生抗性,最终威胁转基因抗虫玉米的可持续利用。
  抗性治理策略的合理实施能够有效的阻止或延缓靶标害虫抗性的产生,实现转Bt基因作物的可持续应用,而对田间害虫种群及时有效的抗性监测是抗性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给我国转基因抗虫玉米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本论文主要开展了两方面研究,(1)测定了玉米螟种群对CryIAb蛋白的敏感性,建立了我国25个亚洲玉米螟地理种群对CrylAb蛋白的敏感基线;采用F2代检测法,检测了玉米螟田间种群的CryIAb抗性等位基因频率。(2)测定了玉米螟种群对Cry1Ab/Cry1Ac融合蛋白的敏感性,建立了我国6个亚洲玉米螟地理种群对CrylAb/CrylAc蛋白的敏感基线。采用室内生测法,评价了转cry1Ab/cry1Ac基因玉米(ZZM030)对玉米螟的杀虫效果;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了该转基因玉米心叶中Cry1Ab蛋白的表达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测定了Cry1Ab杀虫蛋白对25个玉米螟地理种群的毒力。致死中浓度LC50的变化范围为0.86ng/cm2~71.33ng/cm2,生长抑制中浓度EC50的变化范围为0.03ng/cm2~10.40ng/cm2,表明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LC50和EC50均差异显著,黄淮海及东北部分地区种群对Cry1Ab蛋白的敏感性相对较低,玉米螟种群敏感性存在地理差异。
  2.采用F2代检测法,检测了所采集的25个地理种群中的13个玉米螟种群对Cry1Ab蛋白的抗性等位基因频率。结果显示,不同地理种群的玉米螟初孵幼虫取食转crv1Ab基因玉米(Btll)的心叶后均不能存活超过7d,说明各地理种群玉米螟中的CryIAb抗性等位基因频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田间玉米螟种群对Cry1Ab的敏感性依然较高,目前较难出现能够存活的抗性个体。
  3.测定了Cry1Ab/Cry1Ac蛋白对6个玉米螟地理种群的毒力。其致死中浓度LC50的变化范围为1.02ng/cm2~12.93ng/cm2,生长抑制中浓度ECso的变化范围为0.26ng/cm2-0.65ng/cm2,不同地理种群之间差异显著。
  4.采用室内生测法,评价了转cry1Ab/cry1Ac基因玉米(ZZM030)对不同抗性品系玉米螟的杀虫效果。结果显示,敏感品系玉米螟初孵幼虫取食ZZM030心叶后,2d后的存活率仅为23.6%,4d后全部死亡;而取食非转基因对照玉米祥249(X249)心叶后,4d后的存活率高达93.1%。Cry1Ab和Cry1Ac抗性品系的玉米螟初孵幼虫取食ZZM030后,6d后的存活率分别为11.1%和12.5%,而取食X249的存活率分别高达81.9%和77.8%,差异显著。说明转cry1Ab/cry1Ac基因玉米心叶期对玉米螟具有很好的杀虫效果,能够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种群的增长。
  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了转cry1Ab/cry1Ac基因玉米4叶期和8叶期叶片中Cry1Ab杀虫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10.62μg/g和2.94μg/g。
其他文献
大丽轮枝菌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原真菌,由其引起的棉花黄萎病给棉花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枯草芽胞杆菌NCD-2菌株能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以该菌株为主要活性成份的微生物杀菌剂已获得农药登记。前期研究证实,NCD-2菌株可以产生脂肽类抗生素:丰产素(fengycin)和表面活性素(surfactin),但关于丰产素和表面活性素在NCD-2菌株对大丽轮枝菌抑菌功能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大丽轮枝菌与NCD-2菌
学位
近年来,由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引起的苹果花脸病已上升为苹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由于该病害直接造成果实花脸、锈果和畸形,大大降低了苹果的商品价值,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该病害是生产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经调查发现,外界环境条件对苹果花脸病的发生程度有重要影响。因此,了解环境条件如何影响ASSVd在寄主中的积累和作用途径,有助于找到病毒防控的关键时
学位
小麦根腐病(Bipolaris sorokiniana)是造成小麦减产与品质F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河北省是全国小麦主产区之一,该病害目前发生呈加重趋势。目前缺少高抗小麦根腐病的品种,生产上主要通过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随着该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以及人们对环境、食品安全等问题认识的逐步提高,生物防治成为控制该病害和符合现代人们要求的更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本研究通过对实验室保存的拮抗细菌进行筛选,获得一株
学位
小麦叶锈病在我国发病面积广,严重危害小麦的品质和产量,发生时早现发病早、扩展速度快、盛期时间长、发生普遍且对气候条件适应力强等特点。由于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不断进行变异,从而导致小麦抗病基因的抗性逐渐丧失,因此不断鉴定、定位新的抗病基因,培育新的抗病品种对小麦生产至关重要。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小麦叶锈病抗叶锈鉴定和成株抗叶锈QTL定位两部分,研究结果如下:  1.本研究用苗期基因推导
学位
苹果树腐烂病是影响苹果生产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的病因复杂,特性是可以潜伏感染。有研究表明腐烂病发生程度与树体钾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前有研究认为,树体钾含量的升高以通过增强树势,增加树皮外围周皮厚度来增强果树对腐烂病的抗性,但钾元素对病原菌的影响尚缺乏研究。本研究分析了钾元素对腐烂病菌菌丝牛长速率、干重、菌丝形态以及孢子萌发的影响,并基于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钾元素影响下的苹果树腐
学位
小麦叶锈病是由小麦柄锈菌(Puccinia tritictna Eriks.)引起的一种气传性真菌病害,在世界范围普遍发生,严重发生可以造成15%~40%的产量损失。我国小麦叶锈病近年呈上升趋势,成为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安全、高效的方法,但由于小麦叶锈病菌频繁变异,导致小麦抗叶锈基因不断丧失抗叶锈性。研究小麦叶锈病菌致病的分子机制对于了解叶锈菌的与抗病基因的
学位
小麦叶锈病(Pucciniatriticina)是威胁小麦安全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对河北省小麦生产的影响也在上升。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暧,耕作制度的变革,小麦叶锈病的发病规律也在随之发生变化。了解小麦叶锈病在河北省的变化规律,对明确河北省叶锈病的发生、流行以及该病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河北省小麦叶锈菌越冬、越夏情况的系统调査,结合温度对离体叶锈菌夏抱子的影响,探究小麦叶锈病在河北省的周年循
学位
小麦叶锈菌(Puccina triticina)引起的小麦叶锈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开展叶锈菌致病机制研究对于叶锈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小麦叶锈菌与抗叶锈近等基因系亲和与非亲和互作比较转录组差异表达开展小麦与病原菌互作研究,对揭示小麦叶锈菌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对TcLr1无毒菌株14-7-984-181(FHKT)和有毒菌株15-9-1175(THKT)、12-15-21①
学位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抗菌活性代谢产物Roflamycoin和Men-myco-A(简称RM),是一组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本文主要利用烟草与灰霉菌的病害体系,检测了不同诱抗方式、不同接菌时间、不同诱抗浓度下RM对灰霉病的诱抗效果,在最佳诱抗方式、诱抗浓度的条件下,测定RM对灰霉病的诱抗持效期,以及烟草体内防御酶活性、防御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烟草体
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是农林业重要地下害虫,成虫对不同植物取食具有偏好性,取食后生殖力也存在差异。脂肪酸对昆虫取食繁殖有重要影响,为明确植物成分中差异脂肪酸对其取食、生殖力的影响及内在机制,本文测定5种植物叶片对暗黑鳃金龟取食繁殖及寿命的影响,对叶片中4种成分含量与其取食、产卵及寿命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关键营养成分;比较脂肪酸组成差异,从中选取花生四烯酸和花生酸2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