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离子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转录调控机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lia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树腐烂病是影响苹果生产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的病因复杂,特性是可以潜伏感染。有研究表明腐烂病发生程度与树体钾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前有研究认为,树体钾含量的升高以通过增强树势,增加树皮外围周皮厚度来增强果树对腐烂病的抗性,但钾元素对病原菌的影响尚缺乏研究。本研究分析了钾元素对腐烂病菌菌丝牛长速率、干重、菌丝形态以及孢子萌发的影响,并基于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钾元素影响下的苹果树腐烂病菌转录调控机制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增施钾肥防控苹果树腐烂病的作用机制,揭示苹果树腐烂病菌响应钾元素胁迫的分f机理奠定基础,为通过增施钾肥防控苹果树腐烂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钾元素对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
  钾元素对腐烂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征。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和菌丝干重法测试了不同浓度纯钾含量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纯钾含量低于9.01g/L时,对腐烂病菌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而高于9.01g/L时,则表现抑制作用。在纯钾含量3.37g/L时菌丝生长速率最快,为32mm/d。
  钾元素对腐烂病菌菌落形态和菌丝生长状态均有显著影响,且随钾含量升高而影响加剧。当纯钾含量低于3.37g/L时,整体菌落形态和菌丝粗细都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分支明显增多,分支问距缩短、变密集,这也与菌落生长速率明显增快相对应。而j与钾元素浓度高于3.37g/L后,菌落边缘开始呈现不规则,分层;菌丝分枝数减少并且分支发育不健全;随着钾含量的升高,菌落边缘呈不规则雪花状,表面油污状:菌丝体明显变细且表面粗糙弯曲畸形,分枝数很少,且大多数分支不能正常发育。
  钾元素对腐烂病菌孢子萌发无明显促进作用。但当钾浓度小于9.04g/L时,孢子萌发率可达80%以上。随着钾浓度的升高,腐烂病菌孢子萌发率随之下降,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方程y=-4.2732x+104.81(R2=0.944)。当纯钾含量为22.9g/L时,基本完全抑制孢子萌发。
  2.钾元素对腐烂病菌致病性影响的研究
  在一定浓度钾元素处理后,腐烂病菌致病力下降。将在含不同浓度钾元素PDA上培养的腐烂病菌接种剑针刺致伤的苹果树叶片上,检测腐烂病菌致病力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培养基纯钾含量小于4.63g/L时,腐烂病菌致病力较高,接种发病率均在50%以上。当钾含量高于4.63g/L后,随着钾含量的升高,腐烂病菌致病力相应下降,拟合方程为y=-0.153x2-0.5715x+57.508(R2=0.9677)。
  3.经高浓度钾处理的腐烂病菌转录组学研究
  利用RNA-Seq技术,对高钾浓度处理的腐烂病菌菌丝与正常培养的菌丝进行转录组测序。测序结果显示高钾处理的菌丝中共有1236个基因发生了差异表达,其中1026个差异表达基因表现为上调,210个差异表达基因表现为下调。对这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在前40个GO富集组别中,有7个组别都与离子跨膜转运相关;有12个组别与次生代谢、真菌毒素等相关。KEGG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共有30条信号通路差异性显著(P-value值<0.05),且绝大多数都与代谢相关,其中映射基因最多的是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通路次之。以上分析结果表明高钾环境对腐烂菌的细胞代谢和病菌致病力均产生强烈影响。对与离子转运相关的GO富集集合进行基因统计分析,发现了4个差异表达基因,在7个离子跨膜转运相关的集合中均有出现,且这4个基因均对应在mTOR signaling pathway上。这四个基因依次为空泡钙离子转运蛋白基因VM1G_06906、钠/钙交换蛋白基因VM1G_09085和VM1G_09086、钠/钙交换蛋白及应激激活MAP激酶相互作用蛋白基因VM1G_00479。对与致病性相关的GO富集集合和KEGG通路集合进行交叉分析,结果发现有15个差异表达基因,出现在两个或者多个GO集合与KEGG通路的交叉中,其中有4个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基因,5个GMC氧化还原酶家族基因。特别的是,GMC氧化还原酶的5个基因编码的蛋白都属于具有FAD结构域的蛋白。
  4.基因表达规律的qRT-PCR分析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对mTOR通路的四个基因以及两个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进行了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分析,发现在12.82g/L纯钾环境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基因表达量不断发生变化。空泡钙离子转运蛋白基因、钠/钙交换蛋白基因以及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均在3h、12h和72h分别达到三次表达峰值,且在72h有最高表达量。应激激活MAP激酶相互作用蛋白VM1G-00479的表达往前12h基本没有受到影响,24h后表达量开始升高,在72h达到最高。
其他文献
辣椒连作产生的土壤障碍是制约其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木醋液和生物炭作为活性炭制造的副产品,将其和有益菌复配后应用丁具有连作障碍的农田,可实现农、林业生物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基于此,本研究以活性炭的副产品木醋液、生物炭以及前期筛选的有益菌枯草芽孢杆菌BX1和草酸青霉菌HB1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了木醋液对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其次,探索了木醋液对病原菌的抑制效应;最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土壤盆栽试验
畜禽粪便是有机肥的重要来源,由于畜禽粪便中重金属的含量较高甚至严重超标,长期在农田中使用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大量累积,被植物吸收利用后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为了降低畜禽粪便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风险,达到安全合理资源化利用的目的,本文以猪粪为原料添加不同物质进行好氧发酵,研究猪粪肥、炭基肥、沼渣肥和炭混肥在我国几种典型土壤(潮土、黑土、红壤、水稻土)施用后,重金属Cu、Zn、Cd、Pb在土壤-
土壤盐渍化严重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快速获取土壤盐分含量、特征及时空演变信息可以为农作物有效土层盐渍化的改善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滨海平原区盐渍土特性,选取黄骅市作为研究区,以OLI/Landsat-8遥感图像为数据源,将短波红外波段引入到传统的植被指数和盐分指数中,并分别提出了对应的改进型指数;针对植被、盐分两方面的传统指数和改进型指数,分别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和支持向量机方法构建盐分反
学位
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与科技的不断进步有效推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也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近年来,评估生态系统固碳不仅可以反映区域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还能够表征生态系统对碳排放的承载力,因此评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碳储量的影响可为提升区域生态固碳提供参考。雄安新区位于河北省中部,受政策调控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土地流转速度较快,由此引发生态系统固碳变化较为明显。因此,评估雄安新区生态系统碳储量意
学位
耕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性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公众对耕地资源的需求不断深化,现有的产能内涵与评价方法已无法满足需求。我国山区耕地数量有限、质量较差且生态环境脆弱,保护山区耕地资源迫在眉睫。基于高产高效、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等需求对山区耕地产能进行评价满足新时代要求,是保护山区耕地资源的重要途径。鉴于此,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需求,科学界定山区耕地产能内涵,构建山区耕地产能评价体系,并制
学位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收获后复种何种作物既能培肥土壤又不影响下一年种植计划这一生产实际问题,引进饲料油菜填闲作绿肥,以提高土地、光、温、水分等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生态效益。本试验以华油杂62为供试材料,开展了春小麦收获后复种绿肥油菜不同翻压方式、有机无机肥配施、油菜不同翻压量等3个田间试验,分别测定了油菜收获后、绿肥翻压后(小麦播种前)和小麦收获后土壤有机质与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同时测定油菜翻压后下
学位
大丽轮枝菌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原真菌,由其引起的棉花黄萎病给棉花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枯草芽胞杆菌NCD-2菌株能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以该菌株为主要活性成份的微生物杀菌剂已获得农药登记。前期研究证实,NCD-2菌株可以产生脂肽类抗生素:丰产素(fengycin)和表面活性素(surfactin),但关于丰产素和表面活性素在NCD-2菌株对大丽轮枝菌抑菌功能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大丽轮枝菌与NCD-2菌
学位
近年来,由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引起的苹果花脸病已上升为苹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由于该病害直接造成果实花脸、锈果和畸形,大大降低了苹果的商品价值,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该病害是生产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经调查发现,外界环境条件对苹果花脸病的发生程度有重要影响。因此,了解环境条件如何影响ASSVd在寄主中的积累和作用途径,有助于找到病毒防控的关键时
学位
小麦根腐病(Bipolaris sorokiniana)是造成小麦减产与品质F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河北省是全国小麦主产区之一,该病害目前发生呈加重趋势。目前缺少高抗小麦根腐病的品种,生产上主要通过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随着该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以及人们对环境、食品安全等问题认识的逐步提高,生物防治成为控制该病害和符合现代人们要求的更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本研究通过对实验室保存的拮抗细菌进行筛选,获得一株
学位
小麦叶锈病在我国发病面积广,严重危害小麦的品质和产量,发生时早现发病早、扩展速度快、盛期时间长、发生普遍且对气候条件适应力强等特点。由于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不断进行变异,从而导致小麦抗病基因的抗性逐渐丧失,因此不断鉴定、定位新的抗病基因,培育新的抗病品种对小麦生产至关重要。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小麦叶锈病抗叶锈鉴定和成株抗叶锈QTL定位两部分,研究结果如下:  1.本研究用苗期基因推导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