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镇银行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农村金融体系得到了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得到了填补。但由于村镇银行的设立地域主要是在农村,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与小企业,加之村镇银行本身具有规模较小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村镇银行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隐患。那么如何防范与化解村镇银行的风险,当务之急就是要做好对村镇银行的监管工作,树立风险监管理念,对村镇银行进行风险监管。这样才能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快速的发展,发挥村镇银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了研究我国村镇银行风险监管的背景,对相关的文献做了一些简单的回顾,说明了研究的意义、方法与内容。第二部分先是介绍了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认为虽然村镇银行发展较快,数量较多,但远没有达到银监会的数量要求;然后对村镇银行的性质做了界定,认为村镇银行属于农村社区商业银行。第三部分在对风险的概念做了说明的基础上,对村镇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认为村镇银行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有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村镇银行面临的特殊性风险,这些特殊性风险主要有行业风险、政策性风险与信贷集中度风险。第四部分从介绍银行的产生与发展出发,分析了银行监管的必要性,认为银行的高负债经营导致了银行业的高风险,因此使得银行监管成为必要,再就是重点介绍了银行监管理念的演变历程,认为银行监管理念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即“合规监管(大危机至20世纪80年代以前)——资本监管(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风险监管(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第五部分从监管的法律与法规建设滞后、非现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现场监管连续性与针对性存在问题、没有形成监管合力、监管中监管角色错位与专业配置与人员培训问题等六个方面分析了村镇银行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指出这也是一般银行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是针对村镇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提出了三大监管模型(方法)即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流动性风险随机模型以及操作风险内部衡量法。第六部分也是结尾部分从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完善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做好信贷调查工作,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努力开拓筹资渠道,应对流动性风险、加强“风险监管”理念培训,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信贷政策的宣传力度,以提高认可度、积极寻求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等七个方面提出了村镇银行风险监管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