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斓的世界——论《呐喊》、《彷徨》中色彩词的作用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h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大师的鲁迅先生,同时也堪称美学大师。可以说他一生都与以色彩为主要表达形式的绘画和地方戏(主要是目连戏)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鲁迅把他对色彩的独特审美选择也成功的融入了《呐喊》、《彷徨》创作中,在此小说集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画面,构建了一个具有巨大视觉冲击感的文学世界。而这个斑斓的文学世界的构建与鲁迅先生所运用的复杂而丰富的色彩词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以《呐喊》、《彷徨》中的色彩词为切入点,结合语言学、心理学及西方叙事学的一些理论,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详尽分析色彩词在此作品集中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进而从此角度探寻鲁迅的审美追求。  除了绪论与结语外,本文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先从现代汉语的构词特征出发,对《呐喊》、《彷徨》中所用的色彩词的构成从单纯词、复合词和重叠词三个方面进行相关的统计、归纳、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呐喊》、《彷徨》中所运用的色彩词的特点。  第二部分结合具体的文本,具体分析《呐喊》、《彷徨》中色彩词在环境描写中的作用,即作品中运用色彩词来绘景造境不仅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营造了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而且因人敷色,根据人物的思想、心境的不同来对景物进行相应的描写,从而为表现了典型人物的思想性格。同时,在作品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此中的所用的色彩词也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部分结合具体的文本,来具体分析《呐喊》、《彷徨》中色彩词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具体分析作品中运用色彩词精确刻画出人物主要外貌特征的技巧及对人物的身份等社会背景的表达。通过分析作品中通过色彩词的瞬间变化(主要是人物面部色彩的变化)和梦中色彩的描绘来探讨色彩词对表现人物心理状况的作用。通过分析作品中人物在不同时空出场时所运用的色彩词微妙变化的叙述技巧来探讨色彩词对揭示人物悲剧命运的作用。  第四部分在前三部分分析的基础上,从《呐喊》、《彷徨》中色彩词看鲁迅的审美追求。通过分析作品中所用色彩词的“不和谐”,进而来探讨鲁迅先生“不和谐”的审美倾向及它与改造国人折中性情的密切关系。通过分析作品中所用色彩词的“张力”之美,分析色彩意象所象征的主人公的生命力与活力以及这种力量被社会逐渐摧毁后产生的巨大悲剧力量,进而来揭示作品“力之美”的美学风貌。
其他文献
用传统的电力网络分析方法很难准确得到网络源流沿交流支路传输的路径剖分信息.针对此问题,从电力网络的基本原理出发,给出了交流支路3类电气剖分的定义,构造了3类电气剖分的
元散曲发端于宋金之际,兴盛于元代。是继诗、词之后,在民间小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包括小令、套数和带过曲三种形式,散曲只有曲子不带科白,只用来清唱,不用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位于中 亚,面积44.74万平方公里,人口 2 234万。境内地势崎岖,东南部为 天山山系和吉萨尔—阿赖山系西缘 的支脉及山前地带,有天然气、石 油、煤、铜、铅
各种故障都对电力系统负荷的变化有显著影响,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影响是十分有益的.文中把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CLP(Chinese Lighting Power)公司的数据库,分析了在故障影响下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初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她的短篇小说创作标志着英国短篇小说创作走向了成熟阶段。曼斯菲尔德一生创作了88篇短篇小说,其中有近四分之一的
在农村改革与市场经济的时代大背景下,具有卡里斯马气质的村干部成为许多作家笔下的宠儿,这类人物无疑也成了乡村基层权力叙事不容忽视的形象系列。在广袤的农村,与农民联系最为
萨尔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1947—)是当代著名印裔英语作家,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强势、具有破坏性和反叛精神的悍女形象。这些悍女不同于传统叙述中被边缘化的悍妇,拉
将电力系统中机组组合这一复杂的多约束混合整数规划问题分解为具有整型变量和连续变量的两个优化子问题,提出采用改进离散二进制粒子群算法和标准粒子群算法相结合的双层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