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曼·拉什迪笔下的悍女形象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nd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萨尔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1947—)是当代著名印裔英语作家,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强势、具有破坏性和反叛精神的悍女形象。这些悍女不同于传统叙述中被边缘化的悍妇,拉什迪肯定了她们的女性力量,并借助这些女性传达了他的政治文化诉求。本文采用文本细读和文化批评的方法对拉什迪小说中的悍女形象做了细致的梳理,以加深对拉什迪创作意图的理解。本论文由五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介绍拉什迪的生平与创作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涉及到女性形象的研究,指出研究悍女形象的价值和意义。第一章结合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了传统文本中标准化的女性形象,以及被边缘化的悍女形象。传统文本按照男性期待塑造女性形象,从而导致了女性形象的标准化、类型化特征。而那些不符合男性期待、有独特个性的女性则被扣上悍妇、女巫、女妖的帽子,被排除在主流叙事之外。悍妇作为不符合男性期待的恶魔型女性在传统文本中是被否定、谴责的对象。第二章结合文本分析拉什迪作品中的悍女形象。她们摆脱了贤妻良母的单一特征,不再温顺、善良、宽容、具有奉献精神,反而呈现出一种强势、自私、冷漠及反叛精神。她们以破坏性、毁灭性的方式对抗男权社会,挑战传统的夫妻关系、母子关系,成为悍妻、恶母,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有的彻底摆脱男性世界,成为禁欲的女人,有的成为女强人,操控男人的命运。第三章分析了拉什迪笔下悍女形象的文化寓意。拉什迪借助悍女的力量挑战父权文化。拉什迪塑造不同于传统的女性形象,颠覆了传统文本中女性的软弱无力,展现出一种女性力量。这种女性力量是对父权制的突破,是构建新型两性关系的尝试。同时,拉什迪对悍女形象的塑造具有现实政治的指涉意义,他看到父权文化不仅存在于过去,也存在于主张男女平等、提倡妇女解放的“新印度”。他通过女性问题表达对现实政治的看法,认为民族主义者不过是打着解放妇女的旗号为自己的政治革命争取力量,而他们提倡的政治民主带有很大的局限性。结语部分笔者进一步探讨了拉什迪塑造悍女形象的成因,认为这是作家的一种写作策略。拉什迪借助悍女形象传达了他的政治文化诉求,表达了对女性解放的支持。这都充分体现了拉什迪对男权文化的反思,对印巴政治的思考。
其他文献
元散曲发端于宋金之际,兴盛于元代。是继诗、词之后,在民间小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包括小令、套数和带过曲三种形式,散曲只有曲子不带科白,只用来清唱,不用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初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她的短篇小说创作标志着英国短篇小说创作走向了成熟阶段。曼斯菲尔德一生创作了88篇短篇小说,其中有近四分之一的
在农村改革与市场经济的时代大背景下,具有卡里斯马气质的村干部成为许多作家笔下的宠儿,这类人物无疑也成了乡村基层权力叙事不容忽视的形象系列。在广袤的农村,与农民联系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