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兹在《黑暗的心》中的“探索”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暗的心》是英国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创作的优秀中篇小说,是康拉德丛林小说中最为著名的一部(侯维瑞,1985:137)。这部小说以康拉德1890年刚果之行为基础,小说中的人物、汽船以及许多场景都以真人真事为原型,而且康拉德还撰写日记来记录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这为《黑暗的心》提供了第一手素材,使之更具强烈的真实感。 这部小说围绕第二叙述者马洛追溯自己的亲身经历而展开,描写了他非洲内河之行的所见所闻,特别是有关丛林深处内站站长库尔兹的传奇故事。而库尔兹这一备受争议的人物和他的故事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许多评论家将库尔兹与浮士德、长诗《失乐园》里的撒旦、《白鲸》里的亚哈以及《呼啸山庄》里的希斯克利夫归入“邪恶的奇才”一类。但本文认为,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对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进一步研究,抹杀了其潜在的多元可能性,只看到了库尔兹邪恶的一面而忽视了另一面。所以,本文尝试揭示库尔兹和他传奇故事的另一面:也就是说,本文认为除了大家常常提到的库尔兹对非洲土著居民的凶残杀戮外,其实就某种程度而言库尔兹也是一个受害者;至于库尔兹的非洲之旅,本文也认为并不象大多数评论家所认为的仅是一次人性的堕落、绝望的救赎,而也是一次心灵之旅、灵魂之旅,最后他也象马洛一样发现了某些真理,相对于马洛来说至少也可以说是一次另类的自我探索之旅,虽然过程不同,途径不同,但结果也不乏相似甚至相同之处。 引言简述了《黑暗的心》中的寻找主题、殖民主义主题和人性主题,以及大部分对库尔兹和他的非洲之旅的评论,阐明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及意义。第一章集中论述了库尔兹及其探索。首先,提出了本文论点:尽管库尔兹凶残杀戮非洲土著居民,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也是一个受害者;库尔兹的非洲之旅不仅仅是人性的堕落、绝望的救赎,也是一次心灵之旅、灵魂之旅,自我探索之旅。其次,本文探讨了使得库尔兹成为“恶魔”和导致他堕落的原因及必然性。欧洲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虚伪和道德价值的沦丧粉碎了库尔兹的信仰,给他带来了痛苦的精神危机;同时,非洲原始的黑暗力量不断威胁、诱惑着他,他的白人同伴又设计陷害他,为了生存,库尔兹不得不顺从了丛林法则。接着,本文讨论了库尔兹最后能象马洛一样发现自我的可能性。一方面,库尔兹的邪恶、欲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人性的恶、人性的欲,“黑暗的中心是非洲的中央,未知、隐匿的自我的中心,更重要的是,它是人的邪恶的中心”,人人皆有可能变成另一个库尔兹;另一方面,与库尔兹的白人同伴、经理、其它水手、那些贪婪的“朝圣者”相比较而言,库尔兹有着更高的精神追求,更加勇敢和诚实,“尽管他出卖自己的灵魂,但他毕竟还有灵魂可以出卖,与那些平庸之辈比较起来,则更显得有意义了”。 第二章本文从马洛的角度来看库尔兹和他的探索之旅,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观点。由于马洛是唯一的见证人,所以他的感受最为直接和真实。通过寻找两者的相似点以及阐释马洛心目中“真正的人”的形象,本文发现,库尔兹和马洛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马洛认同了库尔兹,并且肯定了库尔兹最终得以认识自我、发现真理的探索旅程。 第三章指出了库尔兹这一人物及其自我发现之旅的意义。库尔兹对于认清欧洲帝国主义、欧洲文明中心主义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当面对挑战,面对邪恶的威胁、欲望的诱惑时,警示应该如何自处。 结论部分概括全文并进一步阐明观点,而且坦言以上的观点也是一家之言,库尔兹及其非洲之旅的意义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本文所探讨的也只是千万种可能中的一种。
其他文献
对含金复杂铜硫精矿进行了热压氧氨法脱硫,研究了氧气分压、氨初始浓度、浸取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硫转化率的影响。当氧压为0.55MPa、NH3为50g/l时,硫转化率可达68%。脱硫预处理后金的氰化浸出
赞美行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和不同的语言文化中。赞美语不仅可以缩短交际者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联络感情,巩固和增强交际者之间的团结,从而起到社会润滑
语言可以用来表达观点,在人际互动中建立一定的关系,影响并改变他人的态度或行为,这即是语言的人际功能。本文结合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托马斯的人际意义理论和马丁的评价理论,
期刊
公益海报是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海报,对于传播正能量、唤醒社会道德和良知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抗震救灾公益海报在号召人民参与救灾、给灾区人民精神
期刊
PROFIBUS网络安装是PROFIBUS总线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规范的网络安装会引入外界EMC干扰,导致通讯质量下降,直接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尽管设备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但从总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最著名的戏剧家之一,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创作出诸如《玻璃动物园》《欲望号街车》和《热铁皮屋顶上的猫》这样的25部完整长篇戏剧,大
市场经济的悖论之一是,市场竞争会造成企业的合并,而企业合并反过来又有可能阻碍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这种阻碍作用主要表现为产生现成的或潜在的限制竞争甚至是垄断的危险。
当今隐喻已从传统修辞学的研究逐渐成为众多学科,如语言学、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翻译学、及外语教学等的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对隐喻的研究说明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